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瀍河区规划情况

日期:2024-12-31浏览次数:10589


一、项目名称:瀍河区金家街片区更新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金家街更新片区范围北至陇海铁路,南至州路,东至启明路,西至新伊大街,总面积2.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范围为西至新伊大街、东至焦柳铁路、北至陇海铁路、南至中州东路,总范围3.5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

金家街更新片区范围北至陇海铁路,南至中州路,东至启明路,西至新伊大街,总面积2.4km²。

结合片区区位优势、文化资源等要素,明确金家街片区发展愿景为“活力瀍河、文化大观”,打造场景融合、业态融合、生态融合的城市更新样板区。以城市文旅为主要发展方向,完善配套服务,打造文化研学、民俗体验、商业服务、康复医疗四大特色业态集群。

通过现状分析分析以及建筑质量、空间环境评价等要素叠加,明确片区“留、改、拆”区域(具体详见图纸)。

结合拆除区域,重塑片区空间格局。构建“一河、一街、三心、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河”主要通过堤岸提升、滨河道路改造激发瀍河水岸活力;“一街”即勒马听风街,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以文塑景,形成两大街区,串联七大节点,同时引入艺术+商业+娱乐+社区服务等功能,打造瀍河文化百景图;“三心”分别为TOD服务心、健康邻里心、绿岛休闲心。其中TOD服务心,强化TOD功能,再现“北市盛景”;健康邻里心,完善邻里、体育等公服职能;绿岛休闲心,功能植入、激发老社区新活力。

通过金家街片区城市更新,带动瀍河区公共服务提质发展。其中规划2处邻里中心及5处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带动社区服务提质发展;教育方面,以职业学校(瀍河校区)外迁作为契机,校址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使用,促进瀍河区义务教育资源提质;医疗方面,以第一人民医院扩建(新选址焦柳铁路东侧),第三人民医院改建、正骨医院改造提升为契机,实现瀍河区医疗大专科、小综合发展。

《瀍河区金家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5月27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46号)。

二、项目名称:洛阳市瀍河区上中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规划范围为北至邙岭大道,西至新伊大街,南至陇海铁路,规划总面积280.15公顷(4202.25亩)。

规划主要内容:

以“京畿粮仓”展示中心,“中原星火”起源之地,“美丽瀍河”拥水示范为功能定位,打造“两轴三心五片区”的规划格局,通过联动东方博物馆之都,承接洛北生态空间渗入,建立 “拥水亲绿”示范,强化人文特色,提质现代服务水平,将片区打造成为瀍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全面展示洛阳瀍河形象与地方风貌的新窗口。

规划总用地280.1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5.63公顷,铁路用地16.48公顷,居住用地52.31公顷,公共配套18.16公顷,商业用地9.94公顷,道路用地28.28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46公顷,留白用地29.13公顷,特殊用地35.11公顷,绿地63.66公顷。

规划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分级分类配置生活圈配套设施,并对片区开发强度、城市风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五线”规划、综合防灾、经济分析、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与引导。

《洛阳市瀍河区上中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10月28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87号)。

三、项目名称:洛阳市瀍河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规划范围为洛阳市瀍河区二广高速以西、陇海铁路以南、焦柳铁路以东、洛河以北,总面积804.93公顷。

规划主要内容: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瀍河区建设的要求,衔接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依据国家、省市近年来相关要求,结合最新规范标准、落实对接省市相关导则、已批专项规划等,为优化城市空间,加速城市有机更新,亟需就下一步建设作出空间、风貌、管控指标等要求,启动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洛阳市瀍河区二广高速以西、陇海铁路以南、焦柳铁路以东、洛河以北,总面积804.93公顷。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三轴·四组团”的功能结构。一心为规划区中部的综合中心,两带为隋唐城墙遗址的历史文化带、沿洛河的滨水景观带,三轴为沿中州东路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沿三川大道、安居路形成的南北向交通发展轴,四组团为以三川大道、玄武门大街及安居路为界自然划分的三个居住组团及一个生产组团。

规划总人口10.8万人,城镇住宅用地178.16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7.47公顷,商业用地11.95公顷,工业用地121.5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80公顷,公用设施用地29.71公顷,绿地与开场空间用地228.67公顷,留白用地6.88公顷。

《洛阳市瀍河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6月24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56号)。

四、项目名称:瀍河区焦柳铁路以西、中州东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衔接洛阳市在编国土空间规划,亟需就下一步建设作出空间、风貌、管控指标等要求,结合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四河同治、遗址保护、文化发扬等城市发展重大因素,为优化城市空间,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瀍河区新伊大街以东、焦柳铁路以西、中州东路以南、下园东路以北,总面积192.44公顷。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形成“两带、三心、多片”的功能结构,“两带”为九都路城市发展带、瀍河文旅发展带,“三心”为公共服务核心、文旅生态核心、科技产业核心,“四片区”为“文旅+TOP”产业片区,青年科创产业片区、北部生活片区、南部生活片区。

规划总人口5.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90.15公顷,其中:居住用地102.20公顷,邻里中心用地1.74公顷,公共配套24.78公顷,商业用地2.16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0.05公顷,绿地与广场17.51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71公顷。

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的理念,划定十五分钟生活圈1个,十分钟生活圈3个,五分钟生活圈8个,规划一处社区中心,三处邻里中心,按照级别与分类,查漏补缺,同步建设。配套初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型运动场地、小学、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15类56处。

指标控制:落实风貌导则指标控制体系,结合文物保护要求、近山滨水要求,居住区设计规范等要求,对各地块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推算、复核。总体容积率控制在1.8左右,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

城市更新:识别旭升村、百年家居等拆除重建类2054亩(其中市场外迁678亩,村庄拆迁1376亩),拆除重建后,原址安置面积81.7万平方米;东城水郡、新房家园等整治改善1085亩,近期依托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进行整治改善,带动城市提质。

对滨河空间进行整理控制,沿瀍河城区段(瀍河入河口-上中窑片区)形成“串珠成带”的滨水空间结构,在本区域内串联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公园、潞泽会馆、铜驼暮雨、邻里中心体育公园等节点,形成“串珠+沉浸”的亲人友好空间。

对城市风貌,滨水控制、城市更新、基础设施、“五线”规划、防洪排涝、经济分析、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与引导。

《瀍河区焦柳铁路以西、中州东路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6月24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55号)。

五、项目名称:洛阳市翠云峰森林公园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规划范围北至邙岭大道,南至陇海铁路,西至定鼎大道,东至新伊大街,用地面积802.65公顷。

规划主要内容:

为推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延续城市文脉,打造翠云峰森林公园周边生态宜居环境、解决因中轴线恢复涉及的村庄拆迁安置问题,对接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批专项规划、相关规范导则,编制《洛阳市翠云峰森林公园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北至邙岭大道,南至陇海铁路,西至定鼎大道,东至新伊大街,用地面积802.65公顷。

以“道北片区品质活力彰显区、洛阳市城市更新样板区”为发展定位,打造“一核五区、三轴一线”的空间格局,围绕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空间设计与革新,强化对“服务”能力的建构,同时关注文化魅力的塑造,创新城市文化,丰富城市魅力。

规划人口容量约9.7万人,规划用地以二类城镇住宅用地为主,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文物古迹用地,强化文旅服务展示功能,合理布局商业服务用地,提升区域价值。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社区生活圈”理念划定2个15分钟生活圈,4个10分钟生活圈,9个5分钟生活圈布局配套设施,打造“15-10-5”生活圈体系,促进设施均衡配置,品质供给。

区域风貌建设引导结合《洛阳市城市风貌管控导则》及其他相关规划,通过三级引导体系进行控制,注重对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与传承,风貌的延续,严控建设行为。

同时落实上位规划,对交通系统、文物保护、总体布局、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五线”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与引导。

《洛阳市翠云峰森林公园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10月28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88号)。

六、项目名称: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本情况:白马寺片区位于瀍河区东部,北到翟泉工业园北,南至河堤路,东起白佃路,西至分金沟中心社区,围合面积4.15平方公里;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范围2.85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批专项规划、相关规范导则,结合国家、省市近年来相关要求,立足于汉魏洛阳城的保护利用,对白马寺片区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组织、支撑体系等进行系统提升,促使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为该片区在文旅发展、城乡统筹、连片改在等方面提供规划支撑,特启动该规划的编制。规划范围北到翟泉工业园北,南至河堤路,东起白佃路,西至分金沟中心社区,围合面积4.15平方公里,其中控规管控范围(城镇开发边界内)2.85平方公里。

总体定位为近郊文旅小镇,形成“一核三心四板块,十字双轴织绿廊”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为汉魏白马文旅服务核,由白马寺、牡丹园、汉魏博物馆、白马寺博物馆、金银器博物馆及核心服务配套组成;三心为综合换乘集散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枣园南部滨水休闲中心;四板块为白石路东部的文旅核心区、文旅拓展区和西部的景镇生活区、乡村示范区;十字双轴为洛白路与释源广场组成的文旅服务轴、与白常路组成的镇村联动轴;绿色廊道为滨水空间、文化保护廊道、铁路防护廊道等共同形成的生态景观网络。

规划总人口1.5万人,城乡用地278.59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7.8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4.42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84.7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6.60公顷,公共设施用地4.94公顷,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51.56公顷,特殊用地32.64公顷,陆地水域0.05公顷,农林用地52.19公顷),其中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239.03公顷,蓝绿空间42.82公顷,特殊用地3.21公顷。

落实“单元—街坊“分级管控要求,划分7个管理单元(6个控规管理单元、1个村庄管理单元),19个街坊。按照城乡生活圈理念,划分1个15分钟生活圈,3个5-10分钟生活圈,分级分类增补九年一贯学校、小学、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公园、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公共服务配套。按照风貌导则要求,片区采用低强度开发,整体高度控制在13米以下,村庄控制在6米以下,建筑风貌凸显文化品味,营造尺度宜人、风格多元的”可亲近“”有调性“的特色场所。

对交通组织、景观绿地系统、基础设施、五线控制、综合防灾、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管控与引导要求。

《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24年11月20日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洛政文〔202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