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瀍河回族区2023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瀍河回族区2023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7月25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财政决算和202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6000万元,实际完成76030万元,为预算的100.04%,同比增长6.5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03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8%,同比增长21.8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50%;非税收入完成26992万元,完成预算的99.97%,同比下降13.25%,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50%。
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296万元,年度预算执行中,增加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800万元安排支出,调整后支出预算为114096万元,实际完成12031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5.45%,同比增长7.54%。根据2023年预算执行以及财政结算变化情况,全区总体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下:财政收入完成7603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56492万元,加上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800万元,加上年结余资金7687万元,加调入资金662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8276万元,减调出资金1572万元,减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23万元,当年财政实际支出完成120318万元,年终结余8982万元,全部结转下年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为9881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4435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79万元,调入资金1572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1500万元。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为98810万元,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8792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3万元,调出资金157万元,年终结余10681万元,全部结转下年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为15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7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0万元。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为1500万元,其中:当年支出261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调出资金505万元,年终结余734万元,全部结转下年支出。
(四)政府债务
按照《预算法》规定,从2015年起,国家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即年度政府债务的余额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根据《洛阳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提前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洛财债〔2024〕6号)文件,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瀍河区2023年政府债务限额98281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98231万元,低于核定的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2023年预算执行效果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以赴拼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有力推动经济承压前行、稳步提升,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千方百计抓收入,增加财力强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税收征管,用好“五资并进”手段,加大专项债项目调度力度,积极保障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依托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和综合治税工作协调机制,汇聚齐抓税源的强大合力,促进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030万元,同比增长6.53%,累计完成全年预算收入100.0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038万元,同比增长21.82%;二是全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2023年共争取各类财政资金15.59亿元,为全区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三是加大专项债项目储备,2023年全年共储备专项债券项目79个,债券需求177.05亿元,常态化储备系数位居全市第一名,本年发行金额5.15亿元,同比增长67.75%;储备一般债券项目13个,债券需求6.13亿元,发行金额0.28亿元,同比增长17.60%;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定期研判调度机制,主动邀请专家针对项目谋划、包装、评审等环节进行专题培训,同时积极与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债务管理部门对接沟通,牢牢掌握最新政策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研判转化投入我区发债工作当中。
(二)全力以赴保重点,改善民生促发展。坚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支持民生事业发展,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一是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0%以上,全年民生支出累计完成8.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2.15%;二是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全年“三保”支出58504.41万元;三是确保群众及时回迁安置,及时支付三川大道、夹马营路打通、瀍涧大道等项目过渡费共5223.04万元;四是用好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全年支付中央直达资金12592万元,确保了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民生领域支出;五是扎实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各项工作,全年发放补贴项目55个,补贴资金7467.87万元,累计发放29.40万人次,社保卡占比100%,发放成功率99.50%,使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三)加力提效强改革,夯实基础增动能。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活动,全面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运行效率。全年实施政府采购项目39个,采购预算资金20503.49万元,合同金额20386.61万元,节约资金116.88万元,节约率0.57%;二是严把政府投资评审关,坚持用制度规范评审程序、约束评审行为、保障评审质量,确保控制投资规模,降低项目成本。全年财政投资评审累计完成167个项目,累计送审投资额63622万元,审定投资额53149万元,审减投资额10473万元,平均审减率16.46%;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国有资产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依法依规、节约高效;四是做好审计、巡察整改工作,以审计、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预算管理、财务规范、社保基金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四)加强管理防风险,兜牢底线稳大局。一是兜牢“三保”底线,落实“三保”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运行监控,精准调拨“三保”资金,确保不发生“三保”风险事件;二是有力防范债务风险,压实政府债务偿还责任,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法定债券还本付息,积极稳妥、依法合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三是筑牢财政资金安全底线,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会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财会监督、预算执行监督两项专项行动,推动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到位、落地见效。
2023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收入面临巨大挑战,财政收入增速越趋放缓,政策性支出增长较快,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三保”支出压力偏大,促发展财力有限;二是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预算法治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预算安排约束力不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水平有待提高,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不够紧密;区审计局对2023年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区财政局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落实工作,部分问题已在审计过程中整改,剩余问题正在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具体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三、2024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通过健全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和综合治税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经济运行形势,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组织收入合力,大力培育财源税源,努力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收质量,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基本实现全区财政收入任务双过半,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81000万元,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46806万元,为预算的57.79%,同比下降9.9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717万元,同比下降8.57%,税收比重为63.49%;非税收入完成17089万元,为预算的63.76%,同比下降12.28%。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120008万元,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支出82679万元,为预算的68.89%,同比增长28.01%。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级政府性基金年初预算收入总计为10167万元,其中:上年结余收入10151万元(10151万元为年初预算口径,因决算数变化上年结余收入决算数变为10681万元),上级提前下达16万元。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支出20080万元,为预算的197.50%,主要因为当年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1500万元全部支出;区级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项目: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9809万元,其他支出267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年初预算收入总计为734万元,全部为上年结余收入,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支出82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大财政的理念,持续做大综合财力。一是围绕中心搞服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服务重点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税源,以大财政大统筹思维,将月度、季度、半年期和全年的收入支出统筹起来,确保资金调度有序;二是加强财税联动,每月研判分析税收入库形势,关注其它核心城区收入变化,随时掌握税收入库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疏通路径,持续推动财政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三是加强与省、市主管行业部门沟通对接,抓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申报契机,尽可能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四是抓好“五资并进”工作,在项目包装融资、专项债、一般债、国债等上级资金争取上下功夫,与经济口部门形成合力,发挥好统筹作用,把资金争取好、统筹好、管理好;五是加强与平台公司对接,协同平台公司做好债务管理,把全区的资金资源统筹安排好,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做好风险防范,协助平台公司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贷款,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梳理政府可用资产装入平台公司,增大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六是积极与银行对接,加强政银企合作,统筹利用我区财政资源向金融机构争取更多融资额度支持;七是树立全局意识,保障好“三保”和产业工作,牢固树立起财政全局意识,在积极稳妥做好“三保”工作的基础上,全力以赴保障全区产业发展、安置房建设等重点工作。
2.严把财政关口,不断优化财政评审工作。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强资金管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全链条的资金管控,敢于较真碰硬,坚决纠正评审中发现的建设内容超范围、送审预算超概算、设计装修超标准等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及先进县区学习经验做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二是把好预算评审前置关,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科学性研判,以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政府投资为主线,注重对评审政策宣传、资料审查和现场踏勘等前期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为高质量项目推进打好基础;三是把好结算评审后置关,加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力度,遏制建设工程中的高估冒算、浪费资金等行为,在评审过程中通过对照工程造价预算、竣工验收资料、设计图、合同书,通过施工现场踏勘,对工程量进行核实,对施工单位少完成的工程量,据实扣减工程造价,对工程变更、签证等其他增减因素,据实调整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最终结算客观、公平、合理。
3.做实增收节支,更好服务保障中心大局。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定期与税务部门对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调研分析,找准挖潜增收着力点,加大欠税清缴力度;积极与市税局一分局对接,争取更多税款分配额度;规范非税征管,依法依规执收;二是妥善调度国库资金,加大向上协调联系力度,积极争取市财政局对我区的资金调度,及时缓解我区财政支出的资金压力;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减支增效,节用裕民,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区分轻重缓急严控支出,集约高效调度和用好资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兜牢“三保”底线、安置房建设、产业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
4.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主动接受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对债务风险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落实部门项目存续期债券信息公开责任,实现对债券项目“借、用、管、还”全周期、常态化风险监控。
5.管好用好上级专项资金。完善上级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的资金监管,持续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效,确保上级资金落地早、见效快。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以抓好“五资并进”、把好财政关口、做好开源节流为着重点,紧紧围绕区委“136”发展思路,围绕重科创、建平台、抓源头、育龙头的产业发展思路,瞄紧目标,奋力前行,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