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1-02-07浏览次数:16336


——2021年1月31日在瀍河回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区长  买允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发展成就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瀍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实施“123456”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团结干事,咬定发展不放松,答好疫情影响“加试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大批事关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实事取得突破,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瀍河迈出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的坚实步伐。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一级响应,组建“一办六组六专班”指挥体系,设置418个防控卡点,完善188个疫情防控网格,全区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外控源头防输入、内断传播防蔓延,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瀍河防线。仅10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29天实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双清零,连续11个月无新增病例,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境外疫情蔓延和国内多地出现反弹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做好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来瀍人员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商品、冷链食品和农贸市场、商超管控,强化疾控能力建设,筹建疾控省级实验室、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中心,建成P2核酸实验室,单日检测能力达到2万人次,对我区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了新冠疫苗接种,构建了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在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我们尽己所能、守望相助,派出8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区党员捐款92万余元,为全国抗击疫情贡献了瀍河力量。我区8个集体、22名个人,获得省、市级表彰,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

(二)经济运行回稳向好。我们坚持把稳住经济基本盘放在突出位置,戴着口罩抓发展,打好政策“组合拳”,经济社会秩序持续恢复。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1万元,同比增长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万元,同比增长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8%;税收收入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84.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洛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建项目5个,竣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4.7亿元;君河湾商业综合体、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三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完成省外境内资金26.2亿元、省内资金9.9亿元、实际吸收外资2.1亿美元。签约项目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69.7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33.7亿元。58企服、联东U谷等一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为瀍河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为企业减免退费5117.7万元。组织银企对接32次,帮助企业解决周转资金1.3亿元。开展“促增量保市场主体”行动,新增市场主体1837家。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实现清零。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实施消费提力行动,大北门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关大街等商业街区完成改造提升,塔西社区入围“中国淘宝村”,“古都夜八点”“金秋十月”等文旅促销活动持续发力,促进消费回暖。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全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6个,完成投资4.7亿元,中车洛阳机车智能检修数字化车间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物流中心等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双倍增”行动成果丰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省市级研发中心4家,培育“龙头”领军示范企业2家。重点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8亿元。普天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评审验收,实现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改革活力加速释放。全区25家单位、530个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区、乡(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1日办结”,全程电子化率99.8%,企业自助服务专区“24小时不打烊”,初步实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1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颁证工作,惠及1.5万户4.3万人。

(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九都路东延、李城桥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唐寺门立交、三川大道向北打通等10个工程完成征迁,征迁面积57万平方米,玄武门大街、夹马营路打通等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小游园7个,改造提升背街小巷29条、老旧小区12个。建成充电桩137个,建筑节能改造14.1万平方米。对8座跨瀍河桥梁进行了景观提升。完成马沟、吕庙雨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新增雨污水管网2.1公里。河渠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朱樱湖二期完成征迁,中州渠完成分段改造,沿河棚改建成安置房19.3万平方米。落实“河长制”,三级河长巡河1655人次,开展河流清洁、全民护河等行动,治理河道20公里,清理垃圾1665吨,68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截流。城市精细化管理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区上下齐动员、强攻坚,助力洛阳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开展“拆违治乱、还路于民”“清洁家园”等行动,拆除违规建筑1276处,拆除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5处、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座。

(五)三大攻坚战成就显著。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落实“六控”措施,深化“四大结构”调整,2家企业完成“退城入园”,取缔“散乱污”企业4家,砂石堆场、料场10家。散煤基本清零。“双替代”2023户,完成率120%。超额完成市定秋冬防目标,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28天,同比增加49天。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绿化面积42亩,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严格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投入4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个,开设消费扶贫专馆、专柜,助力汝阳县巩固脱贫成果。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坚持一盘一策、强力攻坚,19个问题楼盘得到妥善化解。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处于安全范围内。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推进积案处置化解,完成市定结案率任务。

(六)社会建设持续进步。我们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全年民生支出9.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市定、区定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5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9%,发放稳岗补贴729.3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5个,乐养居8个,公办幼儿园2所,“两馆”建成向社会开放。加大“雪亮工程”投入,智慧安防覆盖29个老旧小区,社会治安实现“零发案”。扎实做好“双提升”工作,我区公众安全感在全省排名第75位,较2019年提升了69个位次,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跃升至百名以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信访稳定、民族团结进步、食品安全等工作不断加强,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金家街社区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我们自觉接受区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满意率100%。税务、统计、审计、消防、史志、退役军人事务、双拥优抚、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2020年我们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积蓄了瀍河发展新势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实现了精彩收官。过去的五年,是瀍河经受大考验、蓄势大赶超、高质量大发展的五年,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成就,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发展篇章。这五年,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坚守实体、厚积成势,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加37亿元,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为8.1%和7.3%。这五年,我们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优化路径、蹄疾步稳,转型发展迸发新动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持续巩固,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4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大改造”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目标;重点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创新发展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180%、392%;落实研发投入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30余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这五年,我们在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中精细管理、内外兼修,城市形象焕发新颜值。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建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建设道路34公里,“六纵六横”路网体系更加便捷通畅。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3个,背街小巷提升47条,棚户区改造42.9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3917套,建筑节能改造76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35万平方米、停车位2.3万个。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取缔“散乱污”企业52家,完成“双替代”8950户,年均空气优良天数210天以上,植树造林800余亩,绿化22.3万平方米。河渠综合治理累计投入24亿元,洛河、瀍河两岸生态屏障不断筑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五年,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打通堵点,营商环境再攀新高度。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乡(街道)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圆满完成“最多跑一次”和“一网通办”改革目标任务,行政审批效能提升71%,企业开办时间由4天压缩至1天,市场主体从5939家增加到14177家。五年吸收外资5.1亿美元、省外境内资金104.9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1倍和1.2倍。这五年,我们在增进百姓福祉中直面问题、聚力攻克,民生事业实现新提升。每年投入7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把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新建小游园22处、城市书房11座、养老服务中心20个、公厕53座。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3890万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和8%,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和1.5倍。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艾滋病防控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这五年,我们在坚持政治引领中忠诚担当、勤勉作为,政府建设达到新水平。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成为了政府系统干部政治思想的“总开关”,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持续提升。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一般性支出年均压减20%以上。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法律顾问制度,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这些成绩的取得,凸显着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正确领导,蕴含着历届政府班子团结拼搏、励精图治的责任担当,凝聚着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为民情怀,淬炼着全体干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挥洒着全区人民无私奉献、昂扬向上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30万瀍河人民,向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瀍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瀍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了一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砥砺前行的奋斗路程,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关键是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取得重大成绩的根本保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在吃透上级精神中把握发展大势,在深化区情认识中确立“123456”发展战略,确保全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坚持发展主线是首要前提。我们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这个主线,准确研判形势、统筹协调发展,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激发了全区人民想发展、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昂扬激情,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三是坚持开放创新是重要动力。发展的空间取决于开放的空间,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创新的速度。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我们开放引领;越是复杂局面,越需要我们创新实干。瀍河的发展,就是全区上下以改革的勇气、以开放的眼界、以创新的思维干出来的。四是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我们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政事做对、让群众暖心,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交出了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只要我们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政府过紧日子,使百姓过好日子,就一定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绘就更加壮丽的新时代画卷。五是坚持凝心聚力是力量源泉。五年来,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正是区委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正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瀍河速度”“瀍河效率”“瀍河精神”,人民群众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经济体量小,产业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高,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依然乏力;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大,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城市建设滞后,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部分干部自满、等靠、安逸“三种心态”不同程度存在,政府效能和执行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以刀刃向内、革故鼎新的勇气直面问题,全力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不负人民期待、不负使命重托。

二、谋篇布局“十四五”,稳步迈向新征程

根据《中共瀍河回族区委关于制定瀍河回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瀍河回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开放瀍河、实力瀍河、宜居瀍河全面建成,“四三目标”(“四区一枢纽一基地一家园”)基本实现。在城市复兴样板区建设上。以建设美丽新瀍河为指引,通过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提升服务能级和城区品质,展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面貌、城市创新治理新路径、文化繁荣新景象,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基础上翻一番,着力打造中西部城市复兴样板区。在数字经济智创引领区建设上。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园区企业孵化产品及应用向“卖全球”转型,强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到2035年,主要创新指标居洛阳市前列,建成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城区。在新旧动能转换实践区建设上。细化落实洛阳市“75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新经济、文旅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医疗康养业五大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动能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打造高端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实践城区。在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特色彰显区建设上。以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做好瀍河沿岸全域旅游项目。依托文化产业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文旅业态,谋划实施一批古街改造项目,推动跨区域全方位合作交流和交往平台建设,与老城区错位、联动发展,共同构建“洛阳城”文旅名片,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区和绿色生态宜居城区。在豫西北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上。聚焦区域协同发展,依托国润汽车产业园、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转型升级,统筹考虑平乐的中储物流、大一物流及白马寺枢纽,构建商贸物流综合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建设百亿规模物流园区,构建豫西北综合物流枢纽。在中原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上。发挥轨道交通制造先发优势,建立集维保、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高端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洛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形成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在幸福美好家园建设上。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法治瀍河、平安瀍河、健康瀍河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对美丽新瀍河现代化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十四五”时期全区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洛阳都市圈建设,不断深化“9+2”工作布局,全面落实“123456”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两步协同”实施方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新征程。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以洛阳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统领,全力打造城市复兴样板区、新旧动能转换实践区、数字经济智创引领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特色彰显区、豫西北商贸物流枢纽、中原轨道交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幸福美好家园,使瀍河具有更强竞争优势,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走在全市前面,最大化发挥洛阳都市圈城区“中心极核”的引领、集聚、创新、示范作用。展望2035年,“四三目标”(“四区一枢纽一基地一家园”)将基本实现,开放瀍河、实力瀍河、宜居瀍河全面建成,届时我区将成为推动洛阳都市圈建设、中原城市群“双引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美丽新瀍河将屹立在河洛大地,在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努力实现“两个上台阶,两个走前列,两个大提升”,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开好局、起好步。

“两个上台阶”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大台阶。“3+1”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洛阳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10亿元、力争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10亿元,商贸流通业对财政贡献年均增长1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一个大台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15分钟“阅读圈”“养老圈”等全面提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可持续。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

“两个走前列”是:改革开放创新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瀍河优质服务创新品牌,营商环境评价和政务服务能力位居全市前列,瀍河——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联动发展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明显加快。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30万元以上、力争实现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到3%。产业转型升级走在省市前列。以轨道交通产业助力洛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洛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基地。建成国润汽车产业园一期、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三期等,形成200亿规模物流园区,构建豫西北综合物流枢纽。依托58瀍河新旧动能转换基地、联东U谷·科技创新谷等场域载体,加强数字领域新基建,建成洛阳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两个大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优良天数显著增加。洛河、瀍河成为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绿色成为瀍河的鲜明底色,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大提升。社会建设“1+5”格局全面形成,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成效明显,平安瀍河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执法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较高水平,打造区域治理现代化“瀍河样板”。

各位代表!以上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是区委“十四五”时期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是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心。“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凝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待。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担当作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新征程。

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首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9+2”工作布局,全面落实“123456”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两步协同”实施方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5400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5%,进出口总值、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完成市下达目标。

今年,区政府拟投资3.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3亿元,引入社会资本2.2亿元,为群众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一)教育提升工程。开工建设中学1所,提升幼儿园1所。(二)城市有机更新工程。改造老旧小区5个978户,提升背街小巷5条。(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新建停车场5个,增加车位2878个;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700个。(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室5个。(五)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六)便民服务工程。建设便民市场1个、公厕5座。(七)养老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乐养居项目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个,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五助两护”养老服务。(八)城乡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小游园4个。(九)新能源替代工程。建设充电桩200个。(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新增就业5400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8500人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开展“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

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运行,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应对,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巩固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大力实施“95182”投资计划,围绕9大体系、近50个重大专项,实施重大项目161个、总投资近800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229.5亿元。着力抓好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主动对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针对产业转型、数字经济、基础能力提升等领域谋划包装一批项目,动态调整充实“十四五”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落实政策激励,激活民间投资。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深化地企合作,落实“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政策,组织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做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为企业纾难解困。加强金融服务,确保新增贷款2亿元以上,资本市场融资1亿元以上,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落实率80%以上。推进消费提质扩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扩大旅游、文化、康养等消费供给,培育消费热点,带动消费增长。持续提升大北门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关大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拓展“古都夜八点”等特色消费活动,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亿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落实国家惠企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降低企业基础性成本。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破除制度障碍和隐性壁垒。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隐患动态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政府债务。依法妥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及时有效防范各类社会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聚焦产业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全市“755”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大产业”文章,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推进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加快洛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一期、联东U谷·科技创新谷等重点项目进度,开工建设58瀍河新旧动能转换基地、轨道交通智能化电气设备、盾构机研发与生产等重点项目。全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6个,完成投资7.5亿元,中车“绿色检修”清洁化升级改造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谋划储备一批制造业高质量项目,争取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支持,抓好省、市支持我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发展新经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孵化产品及应用智慧转型,加快推进北斗智慧城等数字化项目。紧抓国家新基建投资机遇,推进5G网络建设布局及应用引领,全年建成5G基站295个,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发展文旅服务业。深挖特色文旅资源,积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文化旅游业态。抓好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瀍河全域旅游PPP项目、瀍河河上源文化广场等项目,加快恒大、君河湾商业综合体等商业街区建设。实施老子故宅、孔子入周问礼碑周边连片开发、微改造,推进民俗博物馆等景点5G智慧旅游示范点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市场疏解外迁,推进国润汽车产业园、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多式联运物流、冷链物流、仓储式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医疗康养业。依托洛阳正骨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抓好大同养老山庄、中医诊疗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整合健康养老资源,壮大健康养老产业。

(三)聚焦城市更新,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抢抓洛阳都市圈区域联动发展机遇,高水平规划、精细化管理,做实“大城建”文章,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聚焦“四区一枢纽一基地”定位,结合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抓好“美丽新瀍河3815发展规划”、片区规划、物流产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各类规划更加符合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具有操作性。全力抓好各类规划的落地实施,做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将美好蓝图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状元红路打通、夹马营路打通、玄武门大街、北盟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开工建设瀍涧大道东延、新街北延等项目,不断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94个老旧小区、42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1.2万平方米。抓好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瀍涧大道、三川大道、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夹马营路打通工程4个安置房项目,推动群众回迁安置快见成效。加快叉车厂地块改造一期、旭升三期等14个棚改续建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双修,抓好过街天桥、绿化亮化、供水节水、排水防涝、公共停车场等市政配套工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路长制”,强化主次干道、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环境治理。深化城市“五治”,打造“城市大脑”,建成智慧化城管系统,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推动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进悦华台、牛羊屠宰场、通河3万吨冷库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大力发展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加快马坡、小李村自来水管网,拦沟、十里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脱贫不撤帮扶队”,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开展援建工作,巩固拓展汝阳脱贫攻坚成果。

(四)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大民生”文章,不断提高瀍河人民生活品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加强进口商品、冷链食品及集贸市场、商超等重点环节管控,持续抓好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来瀍人员追踪排查。科学有序组织好新冠疫苗紧急接种,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品牌学校。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桂园路小学秋季开学,开工建设启明中学、巨龙小学及机车小学改扩建等项目。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健康养老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体检中心等工程,加快推进卫计综合服务楼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工作。深化医养结合,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老年人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兜牢社会保障底线。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和特困群体救助标准,让群众生活更稳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三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新建城市书房1座,完成11座城市书房设施提升,实现“15分钟阅读圈”。深入开展“和谐瀍河大舞台”文艺下基层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加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争取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五)聚焦“三力联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高水平开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带头重信践诺,引导市场主体恪守契约精神,诚信引领瀍河政风民风。高标准做好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切实做到以评促改。扩大开放招商实效。坚持节会招商与精准招商相结合,紧盯联东集团、上海电气等重点企业,争取联东U谷二期、应急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完成省外境内资金26.2亿元、省内资金1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4亿美元。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壮大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启动新一轮“双倍增”行动,积极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全年培育“龙头”领军示范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26家。

(六)聚焦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国土绿化、生态修复“五大行动”,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城区。让瀍河的天更蓝。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任务见底清零。严格落实“六控”措施,持续推动“四大结构”调整,抓好工业减排、机动车尾气达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等工作。加强区域应急联动,强化“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推动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强化科技手段,坚持精准治污,确保高质量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让瀍河的水更清。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河长巡河常态化。拓展深化河渠综合治理,实施邙山渠、中州渠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抓好河流“清四乱”、黑臭水体治理、河流断面水质提升等行动,城市黑臭水体保持清零,各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让瀍河的土更净。加强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实施污染地块清单化管理,严控工业固废和重金属污染。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膜回收率80%以上,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让瀍河的地更绿。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完成造林200亩,加强廊道绿化管护,抓好主次干道、塔湾立交四周、地铁1号线站点等部位环境绿化,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园林城区。

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面对发展新重任、工作新要求、群众新期待,我们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提升政治站位,做到绝对忠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锻造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察、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三)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工作效能。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和“三股劲”精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增强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对负责的干部负责,形成奋发向上、担当作为的良好局面。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加快知识更新,强化实践锻炼,提高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

(四)保持廉洁本色,严守纪律红线。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巩固扩大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管“三公”经费,紧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反腐倡廉,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奋进“十四五”是一段新的长征路、一场新的接力赛,唯有实干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唯有奋斗才能把愿景变为实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务实重干、奋勇争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新征程不懈奋斗,奋力开创“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