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西街道:“党员先锋”做表率 志愿服务抗疫情
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形势,瀍西街道党工委迅速反应,周密部署,以“战时状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活辖区党员动能,通过召开“党员在行动”动员会、在四级微信群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等多种方式,把党员广泛发动起来,在防疫一线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有效解决了人力短缺等问题,构筑起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闭环。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线岗位上涌现了一些老党员,初心和使命、担当和作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古仓小区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当社区党委还在商讨如何安排卡点人员时,小区支部书记马小发、支部委员王银圈再次主动请缨,站上了党员先锋岗,带上了党员志愿者袖标。
社区党委考虑到老党员王银圈年事已高,再三拒绝了他的“请战”。但他意向坚决:“作为党员,在危险时刻更要带头讲担当、作表率,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发给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就这样,他坚持每天去卡点值守、顶着烈日搬卸防疫帐篷,去年疫情一天不落,今年再次冲锋在前!依然精神抖擞地为防疫工作倾注全部力量。
“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正是用得上我的时候,永远听党的号令。有我在,请组织放心!”
64岁的古仓街支部书记孙保国,从去年到今年,总是在社区疫情防控需要的时候,冲在一线,每天顶着烈阳,社区需要帮忙的工作他都抢着干,社区的同志怕他累坏了身体,可他却认为“我们都是党员,在这个院住了几十年,院里的居民情况我们都熟悉,趁着现在身体还可以,希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一点力量”。
一个岗位一份职责
“我是一名退休的老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这次疫情我是见证者,也想尽摄影人的一份责任,非常想用图片留下这些平凡,却闪光的历史瞬间。”
8月2日至今,有一个老人每天都坚持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辖区疫情防控多个卡点,连续拍摄记录了80余名社区防控工作者、志愿者的工作瞬间。他是74岁的宋聚清,是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去年,我们冒险抗击疫情的时候,那么多志愿者、党员和热心居民都一起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看到这本书我很激动,老党员景云锡同志为我们小区办了件好事!”志愿者牛超说道。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这本书是古仓街支部73岁的老党员景云锡编写的。2020年1月到3月,在北关社区卡点值守的55天里,老党员景云锡写下了20余篇抗疫日记,记录下了参与抗疫志愿者的点点滴滴。不光如此,他还自掏腰包将这些日记制作成书,分发给冲锋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当今年疫情卷土重来时,他毅然重回卡点值班,抗击疫情。
70岁的马小发是铁路公安处的退休干部、古仓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和居民议事会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支部5名退休党员和志愿者组建排查小组,挨家挨户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协助社区做好重点人群居家隔离工作,成为社区封闭自治管理的主力军。
“老马他们这些天真是辛苦,每天又是登记又是排查,就算是院里的熟人也要询问一遍近期都去过哪些地方。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这么安心的在院里生活。”古仓小区居民群众念起来很是感谢。
“出门戴好口罩,别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外出回家要先洗洗手......”这位戴着红袖章,弯着腰拖着瘦弱身躯的花甲老人陈天林,是一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自2020年至今,每次疫情防控需要的时候,他都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坚守在新街28号值班卡口。
“我们考虑到他的身体不太好,这次就没有通知他,但是他还是主动要求参与。”东车站社区党委书记丁磊说道。陈师傅有腰椎疾病,身体不太好,即使如此,但他仍坚定的要求参与值守。
“其实也没啥,我只是在履行一名党员的责任,就算我再老,也是一名党员,我就要冲在最前面,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位老人弯着腰的身影令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们无不动容。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像孙保国、陈天林、唐盛才、夏建民、高会武等这样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的老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牢记初心使命,用坚守、执着,扛起红色战旗,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人”,为抗“疫”奉献点滴,传递先锋力量。
截止目前,瀍西街道志愿参与疫情防控老党员共计45名,他们主动担当、奋勇作为,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宣传员,对居民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们是督导员,日复一日坚守在重要卡口,细心认真测温登记,检查人员车辆往来;他们是劝导员,耐心劝导群众不要扎堆,注意居家防护。志愿服、红袖标,他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各个小区、路口,内心深处坚持着亘古不变的初心,在这场战斗中熠熠生辉,构成了防疫战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