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法规公文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文机关:中共瀍河回族区委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 公开范围:全社会
  • 公开时限:常年公开
  • 成文日期:2022年5月13日
  • 发布日期:2022-06-30
  • 发文字号:瀍发〔2022〕2号
  • 索引号:C001-0012-2023-0589

中共瀍河回族区委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转发《区委宣传部 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2-06-30浏览次数:4747


中共瀍河回族区委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转发《区委宣传部 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

通    知

瀍发〔2022〕2号


各乡镇(街道),区委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各单位:

《区委宣传部 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瀍河回族区委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区委宣传部 区司法局

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区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下,瀍河区圆满完成了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实行,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2021至2025年,是我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创新驱动、永争一流,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的关键时期。为统筹谋划我区第八个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洛发〔2021〕19号)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我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化“123456”总体发展战略,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线,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提升我区全民普法工作制度机制的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我区公民法治整体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着力提升法治文化的普及融合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服务保障社会依法治理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全区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瀍河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公民的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夯实全面依法治区的社会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部署,坚持法治瀍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加快美丽新瀍河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全区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实践引领。坚持全民普法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区全过程。

——坚持多方协同。健全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多主体协同机制,充实优化工作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利用工作要素,形成集中布局、集约运作、集成效果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重点普法内容,推动全区居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人民把握其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打牢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思想理论根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干部教育规划,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普法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好各类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专栏1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1.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学习重点内容。

2.充分运用全媒体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

3.充分利用法治文化阵地,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4.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座活动。

(二)持续宣传宪法

深入持久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恪守宪法原则、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家认同。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专栏2  弘扬宪法精神主题

1.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进网络常态化。

2开展宪法宣传片及优秀法治微视频评选展播活动。

3.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

(三)深入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鲜明特色和主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执法实际,结合行业特点和公众法律需求,组织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民法典以案释法工作,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创新民法典宣传形式,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和宣传实效,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专栏3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

1.创作民法典优质普法产品,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

2.成立民法典宣讲团,面向基层开展宣讲。

3.充分运用全媒体、运用案例宣传民法典,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

4.利用公园、街区、展馆等建设民法典法治文化阵地。

(四)深入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统筹推进学习宣传《纲要》,阐释好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和总体内容,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关键环节和任务举措,立足新起点,明确新方位,树立新目标,不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法治政府。各单位各部门要把《纲要》学习作为机关公务工作人员培训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五)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立足我区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围绕我区“123456”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为先导向,大力宣传《洛阳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大力宣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助力瀍河产业发展。围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法治教育。

(六)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保密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围绕平安瀍河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消防安全、疫情防控、毒品预防、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社区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治家庭暴力、退役军人权益保障、老年人权益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民族宗教、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七)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水平。建立完善党内法规学习培训制度,将党内法规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员干部日常考核,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一)持续推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重点抓好“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法治课、行政负责人出庭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应知应会法律目录,推进精细化、个性化学法。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法治培训制度,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强化任前与任中相结合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察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建立完善并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二)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加大法治教育师资培养,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和重点内容,开展与青少年生理年龄、心理成熟水平、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通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强化参与性、互动性,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体验式、互动式普法作用。持续开展全区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全国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开学第一课—法治课”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五位一体”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三)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村(社区)“两委”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基层组织负责人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引导其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行。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有效发挥我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用,结合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退役军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提升全民普法覆盖面和参与度。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的法治教育,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动在法治实践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法治示范建设和平安瀍河建设活动。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健全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激励、惩戒、修复等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从遵守交通规则、制止餐饮浪费、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提高正确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法治实践能力,使法治成为公民日常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推进全民守法。

四、弘扬法治精神,开拓法治文化建设新境界

(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融合,建设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把法治元素融入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打造具有瀍河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品牌。

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统筹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社区)书屋、法治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平台,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提高法治文化阵地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推动法治文化阵地提质增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基层“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点的创建、动态管理,发挥其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专栏4 覆盖全面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

1.把法治元素融入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法治文化提质增效。

2.全面推进法治书屋建设,提升“书香瀍河”法治文化气质。

3.融合瀍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瀍河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4.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基层“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点。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

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鼓励支持机制,推出彰显时代精神、体现瀍河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充分利用瀍河文化资源特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鼓励支持群众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为青春梦想护航”等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梳理法治名人故事、法治格言警句,整理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保护法治典籍、文物,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深入挖掘我区“中共洛阳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五、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新融合

(一)加强和创新基层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行动,提升乡村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一村(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的“四个一”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活动。深入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讲好群众身边的法律故事,开展互动式、融入式、浸入式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栏5  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1.以村(社区)干部、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青年致富带头人、乡贤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2.加强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

3.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评选树立“法律明白人”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

深化依法治校。推动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全覆盖。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宣讲,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深度挖掘法治文化内涵,打造普法亮点工程。

深化依法治企。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发挥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培训。持续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民企建设,围绕民营企业需求,开展“法治体检”,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作诚信守法的表率。

专栏6  企业合规建设

1.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培训,将法治学习作为企业员工培训重要内容,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与合规理念。

2.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

3.引导企业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企业合规人才队伍建设。

5.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

6.坚持“项目为王”,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法润千企—送法进企业”活动。

(二)加强行业依法治理

推动法治精神多层次多领域全覆盖,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深化依法治网。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落实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促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三)加强专项依法治理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开展社会应急状态下的普法专项行动,强化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支持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应急状态下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完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四)加强依法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创建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培育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现法治创建全覆盖。加强动态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创建质量。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为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专栏7  法治创建示范引领

1.深化“四级同创、三级示范”法治创建,打造法治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级法治创建示范点,实现法治创建全覆盖。

2.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瀍河。

3.加强动态管理,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六、强化精准实施,推动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一)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的普法力度,落实普法责任。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提高评议质量,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

(二)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把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专栏8  “以案释法”涵养

1.采取网上观看或者现场旁听等形式,每年安排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旁听庭审活动。

2.加强对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和宣传,向社会公众发布典型案例,对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存在模糊认识的案件,加强裁判说理,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法治公开课。

3.常态化开展司法机关开放日活动。

(三)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

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各类企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作用。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积极适应数字化改革需要,推进普法内容、形式、载体的数字化转型。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采取智能化、可互动、可体验的新型宣传教育模式,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以及“美丽新瀍河”“清风瀍河”“瀍河掌上12348”等公众号开展公益普法,创新推出普法栏目和普法专题。整合全区各类新媒体法治宣传资源,建立新媒体普法矩阵,扩大网络普法覆盖面。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开展普法,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

七、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全民守法普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科学制定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五年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把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纳入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

(二)加强工作机制保障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普法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检查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普法责任保障

加强能力建设。对普法办事机构人员加大普法培训。加大对司法所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推进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制度、机制保障,从人员配备数量、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

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财政应统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动态调整。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四)健全考核评估

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效果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从实际出发设定评估参数,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开展评估和验收。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重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对工作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开展终期总结验收,加强检查结果运用。按规定表彰和奖励全区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细化分解规划目标任务,确保普法工作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开展。普法主管部门要对各单位、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情况进行督查,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要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提出整改要求。支持人大、政协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