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重点领域
义务教育

瀍河回族区义务教育概况及发展规划

日期:2022-09-06浏览次数:4072


我区现有小学15所,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共有教学班三百余个,在职教师一千余人。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治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实际,制定我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落脚点,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实施教育振兴五年计划,为建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美丽新瀍河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教育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障,教育创新和服务能力更强,将瀍河区打造成为洛阳教育新高地。

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围绕质量提升,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优化中小学专项规划布局,不断新建改扩建学校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提高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率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教育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实现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理念先进,学生综合素养更高,教育发展环境更优。创建市级及以上特色学校使瀍河教育成为区域对外交流的窗口、发展的名片,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引领性力量,以教育事业的提质增效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优先、科学发展以组织领导优先加强、发展规划优先考虑、资源供给优先保障,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把握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辖区内市属学校外迁的有利时机,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实现布局优化、配置科学。

坚持人才引领、综合提升公开选聘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大力引进名校长、优秀教师、业务骨干,充分发挥人才在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尊重教育规律、育人规律,聚焦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整体实力。

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引智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扎实开展“区管校聘”改革工作,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继续强化跟岗学习、外出交流机制,引进先进理念,引入优质资源,提升集团化办学内涵。

坚持协同育人、固强补弱培养一批懂孩子、会教育的新时代好父母,形成家校社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教育合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围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补齐教育事业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适龄儿童入园、入学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选择。

四、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优化资源配置

把扩充城镇基础教育资源纳入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工作。对薄弱学校加强关注,根据实际情况,动态适时调整学区,确保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确保普惠资源供给充足,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抓住辖区内市属学校外迁机遇,以举办公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导,逐步建设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合理调配全区教育资源,科学完善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确保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二)实施领军人才建设工程,激发教育活力

1.大力引进行业一流人才。加大人才选聘力度。创设条件,完善机制,引进一批优秀管理团队、优秀管理人才、优秀教师,引领瀍河教育发展。充分结合学校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优秀人才回归和引进计划,广泛动员学校教职人员,积极推荐区外、市外优秀教育人才,建立储备人才库,从中择优考察,重点招录;分批次引进省内外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名师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充实到教育管理、教学一线。为优秀教师引进创设绿色通道,按照标准给予相应补贴。对于特别优秀的可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案”方式议定住房优惠政策和购车补贴等。

2.培养本区教育领军人物。实推进中小学名校长、名学校培养工程建设,举办优秀校长、中层干部论坛,邀请全国知名校长、专家走进瀍河,拓宽管理队伍视野,提高领导力、改革力,培育市内知名校长培养一批思维活跃、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各级名师、骨干教师等占比,名师工作室覆盖全部学校、全部学科强化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和示范带动作用

3.着力建强后备人才库。胆改革,勇于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选拔储备渠道,内部推荐与外部选聘相结合,选拔年富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经审核、评估后,分类进入后备人才库。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采取跟岗学习拜师学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养实行人才库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补足优秀、紧缺人才,淘汰能力不符人员,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思想先进、勇于创新、业务精良、干劲十足的后备人才梯队。

(三)实施强师铸魂工程,提升师资水平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师风标准体系和师德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一线教师能把精力用到教育教学上来。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对校长管理去行政化,把有理想、有情操、有办法、有干劲的同志提拔到校长岗位上来。完善师德师风表彰奖励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树好身边典型,以先进引领师德风尚,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强化教师招录。强化招教力度,提高小学科发展关注度,力争配足配齐学科教师;优化师资配置,关注薄弱学校师资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优惠政策,不拘一格广纳贤才采取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相结合等方式,面向域外引进、招聘、遴选一批优秀人才进入我教育队伍。

3.完善师资培训机制。继续推进研训一体,完善分类分层、全员全学科培训体系;加强学科教师基本功培训、班主任教师专业化提升等业务培训,举办教育教学主题论坛;加大向域内外名校跟岗、访学、考察的力度,跟踪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做强校级培训,指导各学校紧跟课堂、紧跟学生,完善以小主题、小课题为主的学科教师培训体系;创造条件,请进一批教学能手到校授课、讲座,强化示范引领;鼓励学校搭建更科学的教师成长平台,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切实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4.实施教师关爱行动。全面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尊重礼赞教师、关怀抚慰教师、政策优待教师、服务保障教师,着力解决教师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打造具有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的教师生活工作圈。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采取走访座谈、谈心交流等形式,倾听广大教师心声,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压力每年的重大节日,对退(离)休教师代表进行慰问;每年教师节,集中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予以表彰奖励推出实实在在的尊师重教措施建立尊师重教行业示范点、示范区,发市场主体社会责任感,在营造处处尊师、人人重教氛围的同时,真正打造好瀍河“尊师重教之区”的名片。

(四)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激发教育活力

1.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不断提高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职级制改革范围涵盖所有校级干部,多劳多得,动态管理。校长每个聘期为3年,聘期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同意续聘的,可以续聘;未同意则聘期结束,根据工作需要调离校长工作岗位。

2.纵深推进区管校聘。推进“区管校聘”为契机,充分激发教师潜能,盘活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通过低聘转岗、分流、退出机制,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公开选聘校长,赋予校长组建班子权和人事建议权,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选聘年级组长年级组长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坚持双向选择,一年一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本着个人自愿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动骨干教师校际交流、超编教师单向交流。

3.加大对外交流合作,进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探索。建立健全我区与教育发达地区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以“输血”促“造血”,推动教育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开。鼓励学校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力。遵循育人规律,充分利用初中转隶、辖区高中外迁等有利契机,探索符合孩子终身发展需求的九年一贯制教育,形成一套完善的九年一贯制办学理念。注重区域优势,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力争九年一贯制办学走在全市前列。

4.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培养一批区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全面提升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构建完整的区、校、级、班的“四级体系”,推进走班式家长课堂,打造“在你身边”的网上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家庭教育,提升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推动全区学校开展家校共育“一校一品”创建,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性的家校合作示范校。开辟校外课堂,引导学生出教室、进社区,开展小手牵大手、教育服务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和“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家校关系,形成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教育合力,以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家长对瀍河教育的认可度。

5.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设立瀍河区教育发展基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接受社会捐赠和定向募捐,投入助学、助教。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学生、教师以及对瀍河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资助家庭困难的教师和学生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在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全国性或区域性活动,助推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内涵发展

1.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设定各学段德育工作目标,将德育要素整合到课程教材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考评体系,设定德育标准,系统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好精品思政课资源库,推进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思政课程化、课程思政化”的全学科思政育人理念;搭建活动载体,润德启智,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习能力,为终身成长奠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全学科阅读、全学科活动为载体,既注重知识学习,又注重学习品质养成,形成学习闭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不断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养;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为导向,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影视作品、戏曲、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作品等进校园,使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艺术特长。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新局面。强化劳动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综合实践,开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培育学生爱劳动、能实践、会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2.推进内涵发展,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探索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等办学模式,缩小校际差异,提升均衡发展水平,力争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率逐年增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让群众对瀍河教育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