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4-01-26浏览次数:486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22日在瀍河回族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金铭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瀍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锚定“三个示范”,紧紧围绕区委“136”工作思路,顶住了多重压力,克服了多种困难,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美丽新瀍河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前行步伐更加坚定。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相继来瀍调研指导工作,饱含了省委、市委对瀍河工作的关心关爱和肯定认可,这是瀍河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强大的动力,为下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极大激发了我们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美丽新瀍河的豪情壮志和信心决心。

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抢抓机遇、负重前行,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全力以赴拼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显现。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4.9亿元、增长22%,增幅全市第二、城市区第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万户,创新平台和载体达到70家。专项债储备系数、企业上市挂牌率、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技术合同成交额、服务外包执行额等均居全市前列。

令人自豪的是,我们奋勇争先、拼搏进取,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瀍河入选河南省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坚持教育先行,高中上线人数连年增长,学生持续回流,荣获洛阳市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单位。8家单位获得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数量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保持全市前列,获得生态补偿1130.9万元。建成全市首家片区级邻里中心和“街区式”邻里中心,运营模式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荣获洛阳市乡里中心建设先进集体。君澜湾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瀍河这片宜居宜业的热土上成为现实。

令人瞩目的是,我们着眼长远、谋篇布局,办成了多件奠基未来大事。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牵手省科学院共建中原美谷,成为在洛布局的首个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1-100”的跨越。新文旅产业蓬勃起势,全年吸引客流150余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5.8亿元,瀍河高光频现、火爆出圈。税收结构更加优化,税收同比增收0.9亿元,税占比提高了8.1个百分点,扭转了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下滑态势。金家街片区、白马寺片区、铜驼暮雨特色商业街区纳入全市重点片区(街区)建设。我们正在厚植发展新优势、赢得竞争主动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过去一年,我们付出很多,但收获更多,办成了一批大事好事要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创新、开放、实干的美丽新瀍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施策稳增长,经济发展质效双增。我们坚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打好稳企业、扩投资、促消费政策“组合拳”,有效实施“稳经济27条”等具体举措,强化精准调度,在顶压前行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建立由县级干部挂帅的62个指挥部和专班,全年完成重大项目66个、投资167.3亿元;12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3.8亿元,同比增长47.6%。服务企业更加扎实。区委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分包,带动全区400余名干部联系服务,实现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建立助企惠企3个数据库及5项机制,设立专用热线、印制服务名片,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07个,满意率100%。加强银企对接,设立风险保证金补偿池,帮助办理贷款、续贷3.98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4.7亿元。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专项行动,新增市场主体3498户、增长14%;商标有效注册量3364件、增长13%。深化“五转”行动,新增“个转企”30家,规上企业13家,“四板”挂牌企业7家,“新三板”企业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氢成动力、庆源机械获评洛阳市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洛正药业、天浩泰入选高成长提质倍增市级试点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消费市场热度攀升。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六大行动,积极参与百万元餐饮文旅消费补贴、发放“爱心消费券”,开展第八届汽车文化节、汉服音乐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点燃消费热情。“河南省老字号嘉年华”等重大活动在我区举办,马杰山牛肉汤等5家餐饮店获得洛阳“名吃”称号,名车苑电商直播基地荣获洛阳市首届“十大MCN机构”荣誉。

(二)聚焦风口强支撑,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们坚决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关键抓手,抢抓机遇,引培并举,产业格局加快重塑。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编制《瀍河区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实施产业类项目82个,中原美谷已入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平台6个、各类科创团队及企业25家,物理空间超3万平方米。联东U谷一期厂房竣工,招引企业23家;二期一批次7栋楼主体封顶。双碳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现代产业多元化支撑体系加速形成。文旅产业迸发活力。组建区文旅产业发展中心和“一部”“两专班”,成立行业协会13个,完成文旅项目8个,打造精品民宿113家。编制《白马寺片区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铜驼暮雨片区改造提升规划设计》,白马寺片区、铜驼暮雨街区提质改造全面展开。创新“民宿+剧本娱乐”、“汉服共享”异地还衣、研学旅游等新体验,文旅业态不断丰富。洛城中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实施“三大改造”投资行动,25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超额完成目标。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机制,对中车洛阳机车等14家企业开展入企诊断服务,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跨区域合作,依托诚合日臻产业基金,设立深圳招商中心,成功举办集中签约、基金招商与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28.2亿元,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三)强基增能提品质,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我们坚决把城市提质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坚持“一中心,多片区”改造,实施城市提质项目127个,金家街片区一期1219户全部签约拆除,6个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改造老旧小区37个,新建及提升道路6条。“四化”提升53处,“北国花城”建设点位48处,完工率100%,新增、提升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机车惠民市场完成农改超,北关农贸市场完成微改造。新建社区体育公园11个,公共停车场6个、泊位1120个,充电桩120个,口袋游园6个,新建改建公厕12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8个,建成邻里中心18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青年友好型城区全面推进,新建青年驿站3个,建设青年街头演艺打卡点7处,开展“青创瀍河”系列活动10余场,一批青年友好街区深受欢迎,瀍河正成为广大青年绽放精彩的广阔舞台。

(四)产业富民促融合,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我们坚决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聚焦“1+3”农业产业布局,文旅农产业有序推进,牡丹鲜切花基地、喜柿多采摘园等项目完工,羊肚菌产业园被评为市乡村运营优质项目。17个乡贤项目撬动投资8045万元,带动就业1680人。坚持“三村”与“五星”支部创建相结合,创建“精品村”2个、“示范村”5个、“达标村”4个。建成乡里中心27个。韩旗等村供排水一体化基本完工,新接入管网3000余户,改造户厕2419户。“三清”成果持续巩固,“两建”任务全面完成,“三自组织”实现全覆盖。32个涉农社区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155个、农民合作社7个。全区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社区100%,超百万元社区达到5个。

(五)锐意进取抓创新,内生动力充分释放。我们坚决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胆创新破解难题,发展动能澎湃有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录入政务事项1387项,不见面审批达到98%。42项政务事项“免证可办”,19项政务事项“跨省通办”,11项政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实现“一窗通办”。成立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府院联动常态化机制日益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达到29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备案50家,完成率112%;新增市级研发中心7家,达到66家,市级孵化器达到4家。3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四有”,研发覆盖率79%。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多家企业斩获全市大奖。科技成果转化丰硕,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6.9亿元,完成率103%。

(六)持之以恒优环境,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我们坚决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保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69,同比改善5.7%,位居城市区第二。PM10、PM2.5同比改善12.6%、6.4%,优良天数253天,同比增加26天,均居城市区前三。取缔“散乱污”企业3家,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整治河渠“四乱”问题,河长巡河率100%,国控、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积极创建“无废城市”,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辖区无污染地块,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实。

(七)倾心倾力办实事,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我们坚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过紧日子”,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民生支出9.46亿元,占比达到7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提高5.4%、6.4%。教育事业优质均衡。中州路小学建成开学,贰号城邦幼儿园开园,增加学位1260个。巨龙小学教学楼改扩建一期、启明中学宿舍楼等完成改造。成立5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市义务教育监测成果展示交流会。开展“奉献爱心·助学助教”活动,资助学生2692人次、120.9万元。落实“双减”政策,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82%。健康水平持续提高。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家医疗机构荣获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称号,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4个,社区老年门诊实现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4个,签约率80%,贫困户等困难家庭签约率100%。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8个,A级养老服务设施达到20个。强化就业扶持和技能培训,全力稳就业、促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925人、技能人才9105人、高技能人才3150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30万元。安全底线守稳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体系,辖区平安度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控新治旧,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三零”创建务实推进,问题楼盘妥善化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持续巩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真抓实干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坚决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本质要求,推动政府系统转理念、提效能、强作风。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大攻坚、见实效、建新功”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创造性执行能力持续提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八五”普法深入开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00余条,办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2.6万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111件,答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四风”问题,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审计、人防、档案、史志、机关事务等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成就来自牢记嘱托,发展源于感恩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瀍部队、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瀍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链水平还不高;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发展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弱项,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防风险保安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专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挑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挑战与自身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区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我们要看到宏观经济的有利趋势,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精准灵活的调控手段,为瀍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我们要看到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能,中央及省、市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出、落地发力,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加速显效,为瀍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要看到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区经济发展潜力大,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招大培强持续加力,消费加速恢复,遗留问题逐步化解,“六项重点工作”向纵深推进,有效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瀍河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优势日益厚植,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心更齐、劲更足、精力更集中,为瀍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大局大势,突出抢先与奋进,增强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走在前列,努力以更多创造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奋力夺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关于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三项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发挥“三个示范”,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五资并进、党的建设“六项重点工作”,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更加温暖幸福、更高质量的美丽新瀍河建设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蓝图绘就,正当乘势而上;使命在肩,更须奋楫远航。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要持续发挥“三个示范”,紧紧围绕区委“136”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不懈稳增长、扩投资,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突出“项目为王”导向,以“万人助万企”激活存量,以“三个一批”扩大增量,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20个,重点推进中原美谷美妆核心区打造等6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以上。聚焦要素保障、审批提速、项目储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保障项目用地1000亩以上;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将“容缺办理”“承诺制”等举措嵌入并联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储备项目200个以上。探索“项目管家”服务模式,重点关注投产达效,着力形成更多投资量。持续深化五资并进。注重运用市场思维抓融资,研究多种“打法”,有力有效实现融资效果。抢抓国家新增政策性资金等机遇,通过项目包装、专项债申报、投贷联动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强与上级财政、发改部门的对接联系,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5亿元以上。深化与省、市平台公司合作,做强区属平台公司,推进银团融资,完成审批授信75.15亿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抓好经营性项目投资运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和社会资本向瀍河汇聚。精准帮扶助企惠企。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完善助企惠企政策,用好“洛企通”平台服务功能,真心实意帮扶解困,力争企业问题办结率100%。强化银企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开展产融对接活动20次以上,办理到期续贷6亿元以上。深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将更多民营企业纳入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梯队。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个转企”30家,规上企业25家,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5%,达到2.3万户。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发挥大宗消费“稳定器”作用,落实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开展汽车文化节、灯车房联展等促消费活动。抓住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展新机遇,支持名车苑、烈火蓝鲸参加直播电商大赛,拓展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等应用场景。强化大营销意识,突出文旅引流转化,积极承办省、市各类节庆活动,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及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合作,做好话题策划、造势冲榜,持续“圈粉”“引流”;差异化打造洛城中街、河洛古城、铜驼暮雨等消费场景,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实现线上释放“新活力”,线下回归“烟火气”。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突破20亿元。

(二)坚持不懈兴产业、促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紧盯美丽健康、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谋划实施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110亿元,完善产业支持政策,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抓好中原美谷、联东U谷、颐高数字科创中心等项目续建和招商入驻,形成更多产值和税收效益。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加强与诚合资管等基金公司合作,基金对外投资规模2亿元以上。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一带一城两片区”,重点打造以民宿、餐饮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全产业链,丰富汉服、研学、剧本娱乐、动漫等文旅业态,推动白马寺片区改造、河洛古城二期及民宿集群、白马初园等34个文旅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牡丹文化节前,洛白路取直改造、释源广场景观提升、铜驼暮雨街区改造等项目完工。强化对接合作,力争招引头部文旅企业2-3家,叫响“行走洛阳、旅居瀍河”品牌。强化产业提质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更高水平“三大改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开展“智改数转”入企诊断活动,对洛正药业、恒佳机车等10家企业进行诊断评测,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三)坚持不懈抓创新、激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加速布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中原美谷、联东U谷、颐高数字科创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研究-开发-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条,科学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构建创新平台升级培育体系。全年新增创新平台及载体7家,总数达到77家。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开展“高企大讲堂”,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中小企业备案52家。支持企业开展“四有”研发活动,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面。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发挥洛阳市人才工作站(中原美谷)等平台作用,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来瀍学习生活、创新创业。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实施“拨投结合”支持成果转化模式,鼓励发展创新投资、股权投资,引导更多市场资本参与前瞻性硬核技术投资。加强技术合同登记政策宣传,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服务,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7.2亿元。

(四)坚持不懈强基础、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植入产业思维,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竞争力。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抓好“两建设、三改造”,谋划实施69个改造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金家街片区城市更新,加快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交付安置房1223套。新建提升桥梁、道路5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7个4741户,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抢抓国家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机遇,准确把握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市场方向,加快谋划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抓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市政排水管网修复和积水点治理,打造宜居韧性城市。稳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个,公厕5座,公共停车场3个、泊位1418个。建好用好18个邻里中心,推进“七个中心”融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邻里中心运营管理,整合服务功能,推动资源互补,全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达到24个。将“四化”与“北国花城”建设相结合,丰富配置、合理布局,建设点位5类15处,打造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国家、省、市政策,出台优惠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房展交易会、返乡置业对接会等活动,活跃房地产销售市场。统筹做好“保交楼”、问题楼盘化解,全力以赴纾企困、解民忧,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深化青年友好城区建设。依托青年创业中心及青创联盟,持续实施青年创业扶持行动,扩大外联资源,增进沟通交流,打造“青创瀍河”青年创业沙龙品牌,开展创业主题讲座、文旅体验及推介活动20期以上。

(五)坚持不懈美乡村、助振兴,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抓好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500万斤以上。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以富民增收为导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二期)、拦沟农业种植等5个特色产业项目,推进白马寺镇5900亩集中连片蔬菜种植,打响白马寺镇富硒时令果蔬品牌。抓好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提质升级,丰富多元化乡村业态,培育一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聚焦农民需求,开展特色种植、农产品网络营销等订单式技能培训,培养更多乡村技能人才。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供排水市场化运营、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户厕改造1931户,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分级分类开展“三村”创建。有序推进3类18个集镇建设项目,提升集镇建设水平。以乡里中心为载体,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推广“公建民营”“场所换服务”等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常态化推进“三清两建”,培育“三自”组织。深化“三变”改革,分类梳理闲置低效资产资源,推动涉农社区平台录入全覆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85%以上。全区6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六)坚持不懈深改革,促开放,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系统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转型方向,深化国企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支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创新用活投融资工具,推动平台公司取得AA评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平台融资和化债能力。做好街道、社区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确保各项工作衔接有序、运转高效。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落实稳外资系列政策,开展外商外资招引活动,支持洛阳天浩泰、高弗特等企业扩大外贸出口。依托颐高数字科创中心、烈火蓝鲸直播基地,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平台”新模式,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6%,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20%。以更实举措推进招商引资。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全员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综合运用院校成果转化、商会协会、省市资源、企业家联盟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参加第33届世客会、省投洽会、牡丹文化节等各类经贸活动,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以更严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五件事”,扩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范围,落实有诉即办、免申即享等重点任务,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前移至少5个位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完善“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真正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腿。常态高效推进“府院联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营造重信践诺的社会环境。

(七)坚持不懈治污染、优生态,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树牢“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以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六控”措施,保持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深化瀍河、中州渠水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东郊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国控、市控地表水断面稳定达标。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完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一低”项目,鼓励企业绿色化改造、循环式生产、生态式发展。推广绿色出行,新建各类充电桩800个以上,让绿色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加强生态修复治理。认真贯彻《黄河保护法》,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排查整治,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开展国土绿化,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八)坚持不懈惠民生、增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瀍河群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两有”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实施教师减负23条清单,着力打造更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3所、幼儿园1所,争创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公办率达到55%。坚持开展金秋助学助教活动,办好有温度、有良心的教育。提升卫生诊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协调推进正骨医院综合楼、三院急救中心建设,增强三级医院就诊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抓好中医药服务发展,加强中医门诊建设和诊疗服务,积极培育中医适宜技术人才。推行“便民就医优流程”七项举措,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突出“普及+普惠”,完善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做好医养结合,延伸养老服务半径。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建成智慧养老信息指挥平台,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落实稳就业政策,开展重点群体就业促进行动,推进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完成失业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00人,让困难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7000人,促进群众多渠道增加收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成立“救急难”专项基金,确保困难人员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文化瀍河建设工程,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百场文化惠民、专业院团文化服务进社区、全民阅读推广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瀍河文化研究,加强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

(九)坚持不懈防风险、保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科学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三管三必须”,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强化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复审验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动我区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三零”创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建立健全常态化运行监测、风险防控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安全健康的金融生态。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推动统计、审计、人防、史志、残疾人工作、慈善等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施政贵在落实。我们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尽心竭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定政治信仰,筑牢忠诚之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二)坚持依法行政,夯实法治之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高水平法治政府。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阳光透视权力、让权力服务人民。

(三)坚守责任担当,大兴实干之风。坚持以思想解放开创新局,在操作层面深度研究工作,用“有解”思维破除瓶颈问题,靠市场手段化解发展难题。树牢宗旨意识,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强化“马上办”意识,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大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让抓落实、促发展、创一流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四)坚决从严治政,弘扬清廉之气。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强化廉政风险管控,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习惯“过紧日子”,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奇迹,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建设更加温暖幸福、更高质量的美丽新瀍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词解释

1.“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 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4.市委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1”即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3”即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6”即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产业投融资“六项举措”。

5.市委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3”即紧盯打造平台型创新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三大目标”;“5”即实施交通枢纽建设、城市风貌提升、青年安居乐业、社区文明创建、城市治理“五大工程”;“1”即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6.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4+2”工作要求。“1”即以产业为核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防止返贫底线;“5”即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1”即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4+2”工作要求:突出抓好牛羊养殖、供排水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提升、劳动力技能培训四项硬任务和乡村治理、农村金融两项保障性措施。

7.“三个示范”:在推动文旅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在老区的连片改造提升上发挥示范作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

8.“三个一批”:河南省委、省政府每季度组织召开、全省联动举行的重大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目前,全省已举办了十一期。

9.区委“136”工作思路:“1”即建设美丽新瀍河这一目标定位,也是贯穿我们几年来思变求进的主基调;“3”即在推动文旅转型发展、连片改造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上发挥三个示范作用,这是市委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6”即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民生改善、资金保障、党的建设六项重点,是实现宏伟战略蓝图的具体抓手和坚实支撑。

10.五资并进:争取政策性资金、争取国家债券资金、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激活社会资本。

11.“1+3”农业产业布局:以规模化蔬菜种植产业为基础;支持壮大牡丹鲜切花产业,培育规模化食用菌种植产业,整合特色瓜果采摘产业。

12.“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

13.三大改造: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

14.免申即享:政府部门通过优化服务、信息共享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免于申报、直接享受惠企利民政策。

15.一网通办:进一张网办全部事,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的问题。

16.营商环境“五件事”:“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

17. “五转”行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转新。

18.“四有”研发活动:企业开展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产学研合作的“四有”研发活动。

19.“一带一城两片区”:大运河文化带、河洛古城、白马寺片区、铜驼暮雨片区。

20.“两建设、三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微改造。

21.“四化”工作:花化、果化、香化、彩化。

22.“六控”:控排、控煤、控尘、控烧、控车、控油。

23.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4.“五星”支部: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

25.“三零”平安创建: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