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报告

瀍河回族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4-11-01浏览次数:3982


瀍河回族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4年10月23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区政府副区长 王亚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洛发〔2019〕20号)文件要求,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瀍河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企业资产总体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3家区属国有企业,分别是:洛阳诚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市三鑫投资有限公司、洛阳市金河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末,三家企业资产总额105.99亿元,负债总额66.9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9.01亿元。

2.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023年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共计10个,截至2023年末投资额共计64561.93万元,已支付16941.57万元。一是存量在建项目3个,投资额共计27898.36万元,已支付12250万元,其中居业问题楼盘二期项目已签合同额11000万元(已支付2300万元)、洛白路提升项目已签合同额1900万元(已支付350万元)、中州路小学、巨龙小学、新建小学、机车小学四个学校建设项目已签合同额14998.36万元(已支付9600万元)。二是新增投资在建工程项目7个,投资额共计36663.57万元,已支付4691.57万元。其中启明东路生态停车场建设已签合同额169万元(已支付105万元)、白马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签合同额752.34万元(已支付240万元)、中原美谷项目已签合同额25941.68万元(已支付2500万元)、瀍河区片区级邻里中心已签合同额2968.05万元(已支付200万元)、马坡烧烤广场已签合同额4100万元(已支付370万元),启明中学已签合同额2158.73万元(已支付1084.57万元),塔西烧烤城已签合同额573.77万元(已支付192万元)。

3.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截至2023年末,平台公司资产总额105.99亿元,负债总额66.98亿元,资产负债率63.19%,资产负债率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年度营业收入6.36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净利润1839.55万元,由于平台公司所承建的项目中非盈利性公益项目占比较重,截至2023年末,净资产收益率为0.1%和总资产报酬率0.2%,造成整体运营效益较差。2023年全年完成非税及印花税申报任务1.85亿元,未发生逾期及其他不良影响事项。

4.企业现金流情况

平台公司本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减少1.3亿元,原因是2023年度新增了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支出量大于往年,新增在建工程项目资金体量较大,支付较多。平台公司正在谋划更多投融资渠道,为后续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2023年末,纳入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预算单位有96家,其中行政单位49家,事业单位47家。全区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48,574.54万元,较上年增长0.66%。负债总额3,397.94万元,较上年下降13.95%。净资产45,176.60万元,较上年增长1.96%。

1.资产分布情况

我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2,495.78万元,占25.7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36,078.76万元,占74.28%。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4,667.76万元,固定资产21,294.61万元,在建工程5,925.81万元,长期投资16,000.00万元(区财政局对洛阳诚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洛阳市三鑫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款,其中对诚助公司投资15000万元,对三鑫公司投资1000万元),无形资产589.21万元,公共基础设施97.15万元。

3.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包括:医药和森林(草原)防火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城市环卫设施、其他文物。截至2023年末,我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97.15万元。其中:(1)政府储备物资总价值为0.91万元,主要是应急专用储备物资。(2)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置站以及环卫车辆停车场,共计96.24万元;(3)城区道路20.786公里;(4)文物文化资产共计119处。(以上道路、文物文化资产无法用金额计算,故用数字表示)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023年全面梳理了平台公司现有资产,对所有资产进行了造册登记,并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分为房产、停车场、车辆、土地、在建工程等几大类。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进行有效管理,例如通过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房产类资产,完善安装道闸系统,对现有停车场进行自营收费管理等,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企业经营增加现金流。

目前平台公司正处于迅猛发展壮大阶段,但面临着资产规模较小,无有效担保,现金流较弱等问题,后续融资发展比较困难。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增强投融资能力的路径。一是推动与市级平台公司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项目落地瀍河,如金家街城市更新项目、白马寺片区改造提升项目等;二是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和通过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以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相匹配,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盘活存量固定资产。通过存量资产开展售后回租等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扩大融资额度,弥补资金短缺风险;四是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围绕中原美谷、骥翀等已投项目,逐步深入参与,利用中长期项目贷款等政策,包装项目融资,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服务产业发展。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我区认真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积极构建基础管理、配置使用和处置全流程管理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了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制度管理体系,强化资产管理“四个结合”,即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1.强化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严格落实《洛阳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文件精神,加强对资产购置的管理和监督,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并结合各预算单位资产存量从严审批新购资产。

2.严格资产处置程序。2023年,参考市直机关单位资产处置流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出台了《瀍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及时优化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流程,增强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规范资产处置审批管理,资产处置收益依据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全额上缴财政,确保资产使用效益和处置收益最大化。2023年报废处置收益全部上缴国库。

3.加强涉改单位资产监督管理。积极做好涉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按照“资产随机构走”的原则,对涉改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划转、接收等工作,确保了资产随党政机构改革及时有序调整到位。

4.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配置和使用,对达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资产,严格进行审批,不得进行报废处置。盘活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临时、存量资产,进行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实现了各类资产跨部门、跨级次共享共用,提升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5.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实现资产购置及时入账、资产处置及时销账,推进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将所有固定资产数据和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通过“登记、申报、查询、分析、统计、审核、处置”等系统功能,实现对全区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成本高,债务负担较重。资本市场认可度较低,导致各平台公司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形成较大的债务负担,使得国有企业难以轻装上阵。近些年随着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调控,国有平台公司向银行贷款受到限制,遇到融资瓶颈,融资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当前平台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收益无法覆盖自身财务费用,存在一定债务风险。

2.国资监管仍需持续发力。国资监管方式从行政化向市场化、法治化转变还不到位。在优化国资布局、提升资本运作、差异化考核、重点领域监督、债务风险管控等方面仍需加强监管,不断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

(二)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配置、轻管理”的现象;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员由其他人员兼任,变动频繁,直接影响着全区资产管理工作。

2.对资产一体化系统操作不熟练。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员有的是对业务不熟练,有的是对系统操作流程不熟练,加上人员变动频繁,这项工作又比较繁琐,对产生的问题甚至不闻不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不严格,在项目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转为固定资产,在资产处置时未及时办理账务核销手续,对调拨划入资产未及时入账,造成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及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聚力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一)企业国有资产

1.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平台公司自身造血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坚持边整合、边改革,按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控模式,以董事会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逐步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管理、再到现代化治理转变。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市场化转型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整合集聚资源、提升市场化投融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等,开展对标国内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建立对标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企业由传统的投融资平台向现代化企业转型。二是鼓励平台公司持续探索经营新发展路径,投资运营非公益性市场项目,根据自身优势和现实条件,积极参与停车场充电桩及智能储能设施、太阳能光伏、乡村振兴项目等领域的市场化项目,不断扩大商业活动,增加公司的现金流,提升公司自负盈亏的能力,依据相关领域特许经营权,合理发展公司平台优势,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增强市场化发展活力,从而缓解债务偿付压力。

2.实施监管提效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聚焦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穿透式国资监管制度机制,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管、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调整优化监管方式,一是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和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内部职能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管,指导企业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水平。二是完善优化现有监管制度,如以强化融资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正向激发国有企业负责人工作主动性为目的优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完善债务监测机制、明确国有企业投资和融资审批程序为重点内容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办法。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各项资产管理制度,抓好制度执行,提高制度约束力,切实加强资产维护和使用管理,规范资产购入、处置行为;二是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规范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计量等工作;三是高质量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资产一体化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和综合利用,为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培训力度。一是加强河南省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资产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河南省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资产卡片信息(如品牌、型号、存放地、使用人等)。二是加强日常对实物的管理工作。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有序进行。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