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瀍河回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日期:2020-01-21浏览次数:10870

一、建议办理基本情况

2019年,区人大常委会共向区政府交办代表建议78件。按建议类别区分,城建交通类:35件,占44.8%;科教文卫类:21件,占27%;环境环卫类:7件,占9%;城市管理类:2件,占2.6%;公共安全类:3件,占3.8%;其他类10件,占12.8%。目前,78件建议办理单位都向代表进行了答复,见面率、答复率为100%,满意率为98.7%。具体情况如下:

(一)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建议共54件,约占总数的69.2%。如:段军豪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串串香火锅、烧烤摊点肉食类食品进行抽查的建议”。今年以来,全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共抽检152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240批次,餐饮环节抽检120批次,牛羊肉专项抽检60批次。其中,餐饮单位抽检的120批次中,抽检范围涉及全区各类餐饮单位,涵盖串串火锅、烧烤摊位等肉食类食品,食品安全抽检任务全面完成。下一步,区政府将持续加大对食品餐饮、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抽检力度,同时增加对串串香火锅、烧烤摊位等肉食类食品专项抽检计划,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刘红梅、张萌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成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区政府加快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今年建设“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其中,投资100万元在北窑街道金家街社区建设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资280万元在杨文街道十里铺社区和吕庙社区建设2个医养结合智慧型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运营。投入300万元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在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方面,主要为城市“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计划生育失独困难家庭老人购买机构供养、护理等服务。在购买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主要包括为老人购买社区日间照料、老年康复文体活动等服务。

针对刘仲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修复四通路道路凹陷的建议”。今年以来,区政府集中对中铁十五局、中铁二十局以及巨龙家园等单位小区实施“三供一业”改造,致使杨文地区多条道路出现开挖恢复不平整、不规范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已对供暖、供水等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责令恢复。同时,区政府投入400万元对四通路及汉宫东路转盘处进行路面大修,该工程已全面完工,提高了杨文地区的道路通行能力。

针对张果果、刘忠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加乡、办事处维稳专项经费的建议”。我区现有7办1乡共32个社区,为进一步做好基层信访维稳工作,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区政府投入55万元专项维稳经费,用于做好基层信访稳定和矛盾化解工作,该款项已于今年8月份拨付到位,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针对马民代表提出的“关于60岁以上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9月至今,已完成4个社区的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发放工作,分别是塔东社区、塔西社区、史家湾社区和旭升社区。根据《关于做好社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每人每月160元的标准进行发放,累计发放金额309.68万元。

针对王会英代表提出的“关于保障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群众文娱生活水平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作,一是投资200万元新建3座城市书房,分别为:铜驼暮雨城市书房、恒大东区城市书房和塔湾社区城市书房。二是投资10万元新建马沟社区文化广场。三是积极开展“和谐瀍河大舞台”、“快乐星期天”、“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常年不断线,在辖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80场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解决的建议共22件,约占总数的28.2%。如:刘春代表提出的“关于降低李城路与九都路互通立交噪音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与建设单位洛阳市示范区管委会沟通协调,委托河南省三青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涉及的敏感点区域交通噪声进行检测,经检测最大噪声分贝超标。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决定对互通立交桥加装总长为1222米的声控屏障,以降低交通噪音对沿线住户的影响,该工程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完工。下一步,区政府将继续加强对李城路与九都路互通立交噪声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方积极推进声控屏障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针对皮予军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发辖区现有文化资源”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实施全域旅游PPP项目挖掘旅游资源。吸引社会资本与专业文旅商包装PPP项目参与投资运营,以建设“河南旅游名区”为目标,打造“魅力瀍河、文化瀍河”品牌为核心,深入挖掘瀍河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把历史文化转化为故事、把自然与人文资源转化为优势,着力促进文化、文物、城建、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全力打造东关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开发挖掘东关大街历史文化资源,用好“东关名片”,东关大街改造工程“三线入地”和雨污水管网已完成,道路两侧外立面改造和亮化提升正在加紧实施,孔子入周问礼处和古槐树周边征迁工作已启动,谋划新建历史 文化广场,再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交流碰撞。三是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开发旅游资源。推进“铜驼暮雨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打造培育工程,以瀍河东岸铜驼巷段新建的仿古景观建筑为平台和依托,委托旅发集团专业团队进行商业化运营,培育文化旅游新亮点。目前已引进文创、餐饮、城市书房、特色小吃等16家,洛阳餐旅实业、CoCo都可奶茶、成都小吃、甜咸斋、白记羊脊骨等商户已入驻经营。四是充分利用新媒介扩大社会影响力。以讲好“洛阳故事”、品尝“东关味道”为宣传亮点,积极与洛报融媒开展合作,在洛阳晚报、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等平台专题推介“洛阳故事·东关味道”,扩大提升瀍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受政策和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或留作参考的建议有1件,约占总数的1.3%。这项建议涉及项目规划、选址等方面,受区政府管理权限等条件限制,暂时还无法解决的。刘仲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土地规划的建议”。区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争取林业职业学院搬迁后用于第一人民医院搬迁扩建,经与有关部门了解,近期林业职业学院计划迁往伊滨区,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研究认为林业职业学院校区是搬迁的最佳选址地,投入费用少、利用资源多、见效最快。二是通过筛选,考虑将焦柳铁路东三角绿地做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选址地块。该地块位于焦柳铁路与九都路延长线交叉口东南角,占地220亩,在四期总规中为公共绿地,建议在2020年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将该地块调整为医疗设施用地,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地块。区政府将充分考虑以上两种方案,加强与市规划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有所突破。

(四)代表不满意建议1件,约占总数的1.3%。为李正民、赵二平代表提出的“关于开通新街大石桥两侧十字路口红绿灯的建议”。交警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后认为:一是大石桥距离中州路新街路口距离较近,设立红绿灯极易造成该路段连续拥堵,在高峰期、节假日时将对道路通行带来极大压力,因此路段不宜增设红绿灯。二是此处已开通黄闪灯,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同时通过监控对该处不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能够最大限度在保持道路通行的前提下防止事故的发生。对此意见代表表示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