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0-05-22浏览次数:14081

——2020年5月22日在瀍河回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区长  买允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在9月亲临河南视察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路领航,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双引擎”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极大鼓舞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这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聚焦“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十六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瀍河迈出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193.7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736.8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8.1%;税收收入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4.7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71%。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8个,计划投资122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6个,完成投资84.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5.1%。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交易市场仓储扩建、创新科技产业园服务大楼等项目竣工投用,大同养老山庄、悦华台农业休闲产业园、“乐爸乐妈欢乐村”养生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企业力度加大。搭建银企合作桥梁,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千万元以上融资项目38个、总额25亿元,引导企业完成资本市场融资3.4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2.76亿元,出口退税394万元。地企合作不断深化。签约地企合作项目77个,总金额46亿元。其中,产业化项目13个、总投资16.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总投资0.7亿元,产融结合项目40个、总金额25.4亿元,产销对接项目18个、总金额3.3亿元。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1个,完成投资3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大改造”规模以上企业100%覆盖目标。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建设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达产,高弗特公司密闭喷塑生产线等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中车智能检修数字化车间等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企业提质增效。天浩泰等重点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入库2家,总数达到15家。洛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承造洛阳首批132辆22列地铁任务,实现“洛阳地铁洛阳造”。园区建设提速发力。完成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起步区控制性详规编制获批,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规划区12条配套道路建设和2个绿化提升项目竣工。园区现有轨道交通重点企业13家,营业收入85亿元。重点建设工业项目8个,总投资12.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

        (三)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双倍增”行动成果丰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平台(载体)5个,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认定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新增加计扣除认定企业14家,注册企业增长150%,申报企业增长155.6%,申报项目增长97.3%,申报研发费用增长103.5%。“两化”融合持续推进,完成“两化”融合企业对标10家。改革活力进一步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圆满完成“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任务。区级527个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通办”;除因涉密、安全、场地因素外90%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达到了“应进必进”目标;在“一网通办”前提下,9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80%的事项实现“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增市场主体1965户,全程电子化办理613户,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投资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完成省外境内资金25.16亿元、省内资金9.45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31亿美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47.9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46.7亿元。

        (四)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扎实开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和持续扶持政策。扎实推进精准帮扶脱贫,投资6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0个,助力汝阳如期脱贫摘帽。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坚决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不断提升。置换燃煤79.8万块,完成“双替代”改造3694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52个施工工地全部实现“七个百分之百”,28家企业VOC污染和50家汽车维修、喷漆废气得到有效治理,6家搅拌站堆场采取全密闭治理,4台燃气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治理。认真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措施,空气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2%、20%、44%。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坚持一盘一策,强力攻坚,25个问题楼盘得到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稳妥化解,政府债务处于安全范围。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案件处置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遏制社会风险。

        (五)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增强。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着力实施瀍涧大道新建工程,2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征迁1542户,瀍河第5条东西向主干道实现全线通车,开创了市政征迁新模式,铸就了“瀍涧大道”精神。北环路东段、桂圆路、启明东路东延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中共洛阳组”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四通路大修等工程全面完成,恒大绿洲中州东路等4座人行天桥工程竣工,洛常路完成征迁9000余平方米。“四河三渠”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累计投入24亿元,沿河棚改征收房屋17.6万平方米,建成棚改安置房383套。完成中州渠雨污分流小区6个,瀍河截污口治理61个,中州渠排污口治理20个、清淤5.8公里、绿化5.5公里。翠阜路北延等3条沿河道路建成投用。城建提质取得新成果。投资1.75亿元实施百城提质项目16个,新建、提升道路9.26公里,三线入地1770米,综合管网建设9380米。新建、改扩建小游园5个,新建公厕4座,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个、老旧小区5个、背街小巷8条,建筑节能改造28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取得新提升。全力推进“路长制”,建立“三级路长”和“五大专员”制度,积极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成立乡(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清洁城市、“四整治三提升”攻坚行动等工作成效明显,围城垃圾、占道经营、交通堵点治理、违规户外广告等“城市病”得到有效解决。开展数字化积压案件清零活动,办理数字化平台案件8万余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事难事1900余件。大力推进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160个。配置新能源洗扫车30辆,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编制出台《瀍河回族区乡村振兴规划》。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垃圾清零行动,有效治理农村沟渠、低洼地带垃圾外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户厕2000户。投资2100万元实施马坡、小李村雨污水改造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施通组通户道路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组建,挂牌成立合作社15个,量化资产总额5.65亿元。

        (六)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民生支出8.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4%。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小学等3所学校校园文化工程、16所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落实义务教育属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5所市属初中移交我区。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马沟文化广场建成投用,“和谐瀍河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318场,“书香瀍河”建设持续推进,新建城市书房3座,15分钟阅读圈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恢复公益属性,正骨医院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座、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4个,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9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9.3万人。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新增城镇就业6813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3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完成各类职业培训90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225个,发放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05万元。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按政策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金标准。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审核廉租住房家庭688户,新增公租房300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平安瀍河建设,110联动智能化办公系统实现四级应用,完成“三无”小区技防、门禁系统30个。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立案侦办涉恶案件24起,打掉涉恶集团2个,依法处理95人,有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各环节全覆盖抽检572批次,合格率98%,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扎实开展依法规范宗教事务工作,在社区推广宗教活动场所“首席服务官制度”,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建立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39个,实现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持续巩固。

        各位代表,一年来,区政府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转“作风”,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服务型行政执法水平显著提升。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法律顾问制度,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9件、政协提案80件,见面率、答复率100%,满意率99%。同时,区土地、规划、税务、统计、审计、消防、史志、工会、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等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各单位各部门拼搏进取、奋勇争先,创优争先工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窑社区)、全国青少年“中华美德”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河南省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东关街道办事处)、河南省“规范化社区”(五一社区)等20余项省级荣誉,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城市区、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帮扶先进单位、中心城区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先进单位等60余项市级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协作和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瀍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12月份以来,我们经受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对疫情,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外防输入、内控蔓延”,发动全民参与防控阻击战,动员全区100多个党组织2100多名党员、2500多名干部职工和志愿者以“N包一”下沉至32个社区418个防控点,完善了188个疫情防控网格,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坚固防线。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有序组织复商复学,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加快复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逆行而上、舍身忘我的医护人员,向日夜奋战、坚守岗位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稳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业层次偏低,新兴产业总量偏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高水平创新平台、高端创新人才仍然缺乏。三是环保形势不容乐观。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不高,空气质量指数改善率较低,在全市排名靠后,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强,社区管理水平不高,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差距,安全稳定等领域隐患不容忽视,政府部门抓工作的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不够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营商环境不尽人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刀刃向内、革故鼎新的勇气直面问题,全力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二、2020年总体工作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要求,实施“五提”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进程中奋勇争先。

        年初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面对疫情特殊形势,区委、区政府因势而为,根据全市目标调整,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疫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需要、加快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调整为:全面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在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中贡献瀍河担当。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5%,发展效益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今年,区政府拟安排1.1亿元为群众办好一批实事:(一)教育提升。开办1所公办幼儿园,聘请北京名校校长作为瀍河教育发展顾问,努力打造“名师、名校、名校长”。(二)基础设施提升。实施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3条园区道路建设和十里铺、拦沟社区污水管网工程,完成马沟、吕庙雨污水分流工程,提升改造铁北东路,实施驾鸡沟、龙泉东沟、龙泉西沟1470户居民“三供一业”改造工程。(三)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提升9个老旧小区,建设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改造建设1个微型消防站。(四)城市游园建设。新建4个小游园。(五)卫生设施提升。新建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提升6个卫生室设备。(六)养老服务工程。为80岁以上老人约10000人开展助餐、助浴服务。(七)社区服务提升。改造提升8个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中心。(八)就业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5500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8500人次,开展就业见习单位选定和就业见习工作,完成创业孵化基地1个。(九)便民服务工程。新建城市驿站3座,打造星级农贸市场2个。(十)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给予需要安装天然气的自建房居民每户500元补贴,给予未享受过“双替代”补贴政策且不在集中供暖区域内的困难群体每户300元用电补贴,对集中供暖区外未享受“双替代”补贴政策的1679户居民进行补助。

        三、2020年重点工作

        围绕全年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着力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一是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结合全市“97183”投资计划,加快实施我区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全年投资38.15亿元。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功能配套、交通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紧盯市场需求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对接,落实政策鼓励,激活民间投资。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严格落实项目分包、例会推动、定期督导等制度,提升项目服务质量,确保前期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建成、竣工项目早投产。二是着力激发消费潜力。突出民生导向,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托育、养生、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实施消费提力行动,提升汽车消费、健康消费热点,培育时尚体验、智能经济新型消费。推进东关大街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开发具有瀍河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等旅游产品,拓展新兴消费模式,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三是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实施援企稳岗行动,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等政策,完善政策落实、企业减负、问题办理、政企沟通四项机制,深化产融、产销、科技成果转换等对接活动,扩大地企合作成果。树牢“店小二”服务理念,畅通联系帮扶企业渠道,落实县级领导对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联系分包服务,“部门+属地”联动开展贴身帮扶服务,深化企业服务工作格局,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拓市场、破瓶颈、解难题,让企业有实打实的获得感。四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降低企业基础性成本,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措施,破解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二)加快转型调结构,着力推进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把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项目,推进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公司轨道交通核心部件新造及维保基地一期建设,增强和谐型电力机车维修及城轨车辆组装能力。高标准建设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以“智能轨道交通”产业为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产业、数字产业等产业集聚,打造辐射中原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三大改造”,全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6个,完成投资3.25亿元。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株洲时代电气检修基地等3个重点工业项目落地、中车“绿色检修”清洁化升级改造项目等4个续建项目投产见效。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广应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50台,努力将中车智能检修数字化车间培育成国家级智能车间。持续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对标达标活动,加快企业环保装备升级换代。三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依托洛阳正骨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中医医疗、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恒大、君河湾商业综合体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商贸服务产业。以悦华台生态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打造以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为特色的都市生态示范项目。推进国龙物流园、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四是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挖文化旅游资源,高起点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片区文旅开发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全域旅游“PPP”项目。充分利用东关大街、铜驼暮雨、大北门创意产业园、梁庄大自然研学教育基地等文旅资源,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文旅品牌。加快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建设进程,大力发展文旅夜经济,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推动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创新引领增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是持续发力“双倍增”行动。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支持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0%,新增创新平台5个。二是打造创业创新空间载体。推动创新平台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瀍河创新科技产业园等企业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积极与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直通硅谷产业项目组合作,推动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孵化和培育优质小微企业,新增在孵企业15家。三是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融通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用介”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用足用活用好市创新“金十条”等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完善我区对接落实细则,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健全招才引智常态化机制,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

        (四)改革开放破瓶颈,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资本市场融资投入和政策性专项资金投入,提高重点项目保障能力。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命门之穴”,聚焦“五个着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容缺办理”,设立网上企业开办专区,大力推行“掌上办、指尖办”,不断巩固全程电子化改革和简易注销改革成果,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压缩审批时间,完善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施“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瀍河”。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国龙物流园和创新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实施精准招商,推动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力争完成省外境内资金26亿元,完成省内资金1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36亿美元,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2个,开工率达到90%以上。

        (五)完善功能强支撑,着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以洛阳都市圈规划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积极向上对接《洛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研究,加强片区规划调整、重大项目安排与全市规划、计划的衔接,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借势借力推动瀍河城市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快城市升级改造。扎实开展基建提级行动,加快推进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川大道(中州东路至瀍涧大道段唐寺门立交、塔湾立交)、九都路与李城桥互通立交、九都东路向东打通等综合交通工程。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瀍涧大道等重点项目安置房建设工程,谋划金家街社区和机车工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化示范应用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一批沿河道路、过街天桥、路灯改造、“三线入地”、绿化亮化等工程,抓好供水节水、排水防涝、垃圾污水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补短板项目。三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高效推进“路长制”,以点带面,强化主次干道、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的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坚持“一支队伍管到底”,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强乡办执法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抓好交通“七策治堵”、环境“三力治污”、卫生“四化治脏”、城建“四抓治违”、服务“三字治差”。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三变”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旅游,推动沟域经济扩面提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集中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全域“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六)强力攻坚补短板,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统筹抓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协调发展,加强对口帮扶汝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升脱贫帮扶质量,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二是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网格化”管理和重点点位监管相结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三散”治理和国控点周边管控为重点,加强常态化监管检查,确保各项强制性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全年优良天数超过260天,空气质量指数同比保持“两降一升”总体趋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扎实推动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拓展深化“四河三渠”综合治理,加快实施瀍河两岸治理和中州渠示范段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水域治污,实现瀍河两岸管网全覆盖,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加大二广高速、北环路(老310国道)绿化地块和林地养护力度,抓好荒坡荒沟、道路沿线绿化,积极推进全域绿化。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金融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严格执行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加强债务风险监控,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妥善有效化解问题楼盘,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七)千方百计惠民生,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积极扩增普惠性学位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水平。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形成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三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二是推进健康瀍河建设。全面落实省、市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加大动态排查管控力度,进一步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严防造成新的传染和聚集性传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强就业服务保障,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关键时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为低保、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确保困难群众住房有保障。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推动宗教工作由治标向治本深化。坚持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物业管理,推进小区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巩固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行让群众“最多访一次”,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各环节全覆盖抽检,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深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年底前达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标准。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优抚活动,营造从军光荣、拥军高尚的浓厚氛围。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建设,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公职人员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恪守为民情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下更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推动政府各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夯实服务责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时、更省力、更省心。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推进服务型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全面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四)持续改进作风,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大力弘扬“瀍涧大道”精神,让党建引领“红”的底色,科学施策“谋”的能力,迎难而上“硬”的作风,主动担责“拼”的劲头,协同联动“合”的力量贯穿到政府全部工作中去,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鼓励广大干部在重大任务面前敢担“大责任”,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以“吹糠见米”的作风抓好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一线作为”的实干破解发展的每一道难题,确保党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在瀍河落地生根。

        (五)夯实清廉之基,永葆清正廉洁形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政治底线。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四风”新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部门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审计全覆盖,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得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在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进程中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