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瀍河回族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9-05-21浏览次数:10448


——2019年 5月8日在瀍河回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瀍河回族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寇传红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紧紧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持续深入落实“9+2”工作布局,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民族团结更加巩固,营商环境更加优良,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稳运行,经济发展持续稳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增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先进制造业、盈利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7.6%。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8.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24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2元,同比增长7.7%。

(二)保增长,项目能量持续释放。全年,我区积极实施合理有效投资行动,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4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128%,1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151.3%。中原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已完成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大北门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提前竣工并投入使用;悦华台农业生态文化休闲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园区道路、办公楼、停车场已建成;大同养老山庄一期项目的老年旅游接待中心、百善老龄康复医院、康复公寓主体已封顶。全区重点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促开放,招商项目持续落地。围绕“565”和“112”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一批招商项目签约和落地。全年,完成省外境内资金 24.2亿元,省内资金 9.2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2亿美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148.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资19.8亿元。创新科技园等项目落户瀍河,和谐型电力机车C6修等项目全面启动,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松机器人、京东集团、中车株机、吉利汽车等“三强”企业的60余名重要客商先后来我区考察和对接项目。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园、城轨车辆架大修、机车关键零部件造修能力提升建设等项目已明确投资意向。

(四)调结构,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实施创新驱动双倍增行动。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备案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5家企业入选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成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果。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对标企业20家,实现“企业上云”5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6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引导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0个,完成投资3.5亿元。地企合作不断深化。签约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38.7亿元,产融合作协议6个、总金额1.43亿元,产销对接合同23个、总金额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总金额1.2亿元。加强金融服务保障。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10.2亿元,履约资金5.05亿元;引导企业完成资本市场融资1.2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办理各类减免税1.27亿元,出口退税0.12亿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70户,增长14%。组织召开人才招聘会。参会企业56家,现场达成就业协议351人,与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达800余人。

(五)简流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区、乡(办)三级核心节点全覆盖;建立“一网通办”条件下“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实现“一窗”分类受理项目398个,群众办事提供各种材料减少50%,“一网通办”、“三级十同”594个录入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23家政府部门实现企业服务网上通办;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推行实施电子化登记,新办企业371家,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1675户,电子化登记203户。

(六)补短板,三大攻坚战持续发力。污染防控多策并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全区PM2.5、PM10浓度日均值均优于年度目标值,优良天数完成217天,优于全市36天,空气质量指数同比实现“两降一升”。加快建成清洁取暖体系。全年,新建改建热力站5座、铺设热力管网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达70万平方米;完成电代煤、气代煤用户改造1660户,生产洁净型煤419.4吨、销售洁净型煤412.1吨。加快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5个。严管工业燃煤设施拆改。拆改燃煤散烧设施47个,拆解2台20蒸吨燃煤锅炉。严管污染防治。取缔“散乱污”企业8家,淘汰老旧车辆815辆,完成汽修企业VOC整治63家,完成对建筑施工扬尘、建筑渣土存放和运输实现全流程监控。严管水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区乡(办)村三级河长制。大力开展河流清洁、“清四乱”、非法采砂等行动,清洁瀍河、中州渠、邙山渠河岸22公里,清理水面9万平方米,水环境治理质量总体达标。严管道路保洁降尘。优化道路保洁作业方式,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按照“双十”、“七净七无”的标准,对路面积尘进行冲洗、降尘,道路清洁质量显著提高。金融风险处置有力。认真落实每周县级领导“开门接访”制度和案件情况见面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双向流通。持续加大案件善后处置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案件审结率、兑付率、结案率。全区10起非法集资案件,现已审结6起,正在审理2起,撤案1起,刑事侦查案件1起。市级重点攻坚案件众生源案件追缴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已累计追缴资金4223.26万元,并及时予以兑付,得到了集资群众的充分肯定。脱贫攻坚精准实施。做好开展对口帮扶汝阳县工作,区政府投入300余万元用于该县道路、拦河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区直30个相关部门也与帮扶贫困村开展技能培训、送医送药、援建爱心超市等帮扶协作,脱贫成果不断巩固;做好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七)惠民生,群众获得感持续满足。全年民生支出7.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9%,区定9大项24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6964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7个。完成各类职业培训845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39人,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818人。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力度。累计为低保户、特困户、困难及重度残疾人发放补助款约775万元。扩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床位数达到801张。城乡设施更加完善。九都路东延、北环路东段、万寿街、消防路、利民东街建成通车,机车厂路南段、五洲路、瀍涧大道建设顺利开工。恒大绿洲、君河湾、建业贰号城邦、蓝湾印象、地铁1号线建设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完成征迁21.4万平方米,投资18.5亿元,交付安置房1192套、面积13.8万平方米。修建农村通组通户道路5.5公里,完成西通巷等8条背街小巷的改造,6条道路实现“三线入地”。投资300万元对华林新村等2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城市小游园4个、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增植干路两侧绿化4.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新建雨污水分流工程6个,新建专用泵站1个,清淤雨水井900余个,疏通地下排水管网5000余米。积极开展“五项治理”攻坚行动,占城垃圾、占道经营、共享单车积存等“城市病”得到有效解决,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届满复审任务。教育事业更加均衡。全年教育支出1.57亿元,同比增长17.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一实小改造提升、东关回小等11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工程完工。7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区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并成功承办了河南省第七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机车小学、塔西回小的一校两区和区一实小、巨龙小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举措取得初步成效。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9名教师被评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名师,5名教师被推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医疗体系更加健全。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全区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完成签约8.2万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支持和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目前共开办民营医院4家,洛阳东都医院荣获“全国诚信民营医院”称号。文体服务更加丰富。加强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7个、社区文化广场2个,城市书屋8家。全年广泛开展“和谐瀍河大舞台”,“广场狂欢月”、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力整改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财政、农业、人社、妇女儿童、双拥共建、扫黑除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全面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务公开更加规范,民情通道更加畅通,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充分发挥监督、支持、指导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表现为经济体量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二是服务业经济转型升级相对滞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比超过60%,但优势产业发展不充分,缺乏龙头企业和现代服务业,行业集聚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今年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厚植特色优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繁荣和谐的现代化民族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在创新发展方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有效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协调发展方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4.7%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绿色发展方面,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目标。在开放发展方面,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营商环境在全市评价排名位居前列。在共享发展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全区脱贫户稳定脱贫,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项目支撑,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实施我区“95161”投资行动计划,着力推进9大体系、50个专项、108个总投资6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2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16个省市重点项目、67个配套支撑项目按计划进行。

一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托中车洛阳机车公司,扩大和谐型电力机车维修及城轨车辆组装能力,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力机车维修、维护基地。抢抓洛阳地铁建设机遇,大力支持中车洛阳城轨车辆公司加快推进城市轨道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坚持品牌引领、龙头带动,依托恒大、君河湾商业综合体等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和消费品牌,引进一些名品名店,建设一批智慧便利店,打造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三是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依托悦华台农业生态文化休闲产业园,有步骤、分层次地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高档苗木花卉等现代都市农业,精心培育一批有影响的现代都市生态示范园区,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端化、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四是实施“三大改造”重大专项。依托洛阳中车公司按照绿色工厂要求开展升级改造,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及绿色工厂。

(二)突出示范带动,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一是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高地。完善落实“双倍增”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创新主体、创新平台梯次培育格局,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新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建创新平台3个。二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成成果转化先行区。积极组织企业之间信息流通,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有机融合,打造产业创新基地。积极组织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政策培训;积极举办银企合作会,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四是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申报认定工作。2019年计划新增专利申请200件。五是积极组织瀍河创新科技园申报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空间,力争2019年申报成功。

(三)聚焦改革攻坚,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国龙物流园、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大力发展集批零、仓储、运输、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二是完成人力资源平台建设。2019年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培育形成3家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三是改造提升商品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知名开发企业,加快名车苑、百年家居市场的外迁进度,打造以九都东路两侧为主的东部新商圈。四是推进电商发展。实现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积极实践“互联网+外贸”模式,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带动外贸进出口,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推进电子商务集群平台洛阳电商大厦建设。

(四)完善载体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配合相关部门,科学编制区域规划,制订和完善覆盖全区、科学规范、执行有力的规划体系。二是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展示项目,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基地。三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大城管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庭院整治、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九都路东延、瀍涧大道、东环路、北环路、启明东路、夹马营路、机车厂路、桂园路、五洲路等9条道路工程,以及北环路东段下穿焦柳线铁路桥、北环路东段小李村立交桥、瀍涧大道瀍河桥、龙泉东沟桥、龙泉西沟箱涵、东环路与北环路互通立交、东环路与中州路互通立交、李城桥与九都路互通立交等8座桥梁工程,全力做好施工保障,确保按时完成征迁和建设任务。二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新街两侧小区、华林新村改造提升,实施“三无小区”3年整治计划,今年完成30个小区整治任务;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在“停车难”街区规划建设停车场5个,提供停车位1200个;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确保全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城区小游园5个,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完善市政配套,实施一批过街天桥、路灯改造、“三线入地”、背街小巷提升工程,抓好供水节水、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补短板项目。三是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棚改进程,持续推进恒大绿洲、君河湾、蓝湾印象、贰号城邦、旭升新城、中铁七局一公司地块改造等重点项目,积极谋划金家街地块、面粉厂地块和东出口地块改造项目;坚持优先保障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在建的3092套安置房建设,全年竣工安置房792套、面积10.4万平方米。

(六)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两馆建设。瀍河区文化馆、图书馆新建项目2019年8月底投入使用。二是新建文化惠民项目。新建“城市书房”2座,新建社区文化广场1-2个。积极开展“书香瀍河”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覆盖全区城乡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三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我区主动融入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传承、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瀍河漕运文化和人文资源,依托“铜驼暮雨”打造“东关味道”小吃街区,抓好民俗博物馆、老子故居、孔子入周问礼碑、回洛仓、含嘉仓、古唐寺等文化资源整合,提升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七)加强环境保护,狠抓污染治理,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一是实施蓝天工程。完成汾渭平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关任务,扎实推进蓝天工程。深化扬尘污染防治,降低城市扬尘污染。二是实施碧水工程。推进“四河同治”,打造生态亲水城区。城市区入河排污口全部截流,地表水质全面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总体实现,河流沿岸生态绿化率达到100%,水生态及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三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统筹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双替代”等工作,确保优良天数超过230天。

(八)推动双向开放,实施精准招商,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

一是精准招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境内外500强企业,2019年对接重点企业5家,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三强”企业1家。二是围绕开放招商责任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全年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2个,新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标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新兴发展市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升级。四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推动我区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办厂或参与建设各类产业园区。

(九)倾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制度。新增就业人员5500人,就业培训8500人,为瀍河回族乡、各办事处配备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查询机,按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是推进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确保君河湾项目配建的启明中学和桂园路小学下半年开工建设,借用恒大中学开办的24个小学教学班秋季开学招生;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一校两区和学区制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着力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是打造养老服务示范城区。2019年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建养老养生产业园区(基地)1个,新增养老床位14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3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15%。培育引进国内外养老服务品牌组织1个以上。四是推进健康瀍河建设。2019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城市区医疗机构布局合理,每个办事处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15分钟就医圈;全面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五是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全区7办1乡和30个社区全部建设完成符合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开展“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实行全民文化艺术普及计划。六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持续抓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强政府新增债务资金项目的管理,处置问题楼盘,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重大风险。

(十)围绕提质增效,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围绕去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因地制宜提升技术、环保、能耗及质量标准,逐步增强辖区优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协助辖区科技企业进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二是围绕去库存,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争取上级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集中开展批而未征、征而未供、闲置浪费土地、违法用地清查专项行动,加大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三是围绕去杠杆,加强银企合作。筛选与推荐辖区优质项目与银行、担保机构的沟通与衔接,争取金融机构更多更大的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四是围绕降成本,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五是围绕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六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打造以“金农批”网站、“金农批”微信服务号为核心的“线上下单同城配送”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

(十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做好辖区扶贫工作。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帮扶责任和持续扶持政策,避免出现返贫现象。二是做好对口帮扶汝阳扶贫工作。认真落实精准方略,推动区直30个部门对口帮扶汝阳县非贫困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落实好该县基础设施项目的筛选及确定工作,以基础设施援建、公共服务对口帮扶为重点,提高脱贫帮扶质量,尽最大努力帮助汝阳县实现年底脱贫摘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201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我们决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